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419章 成王敗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19章 成王敗寇 (1 / 3)

在匈奴先鋒部隊,即折蘭、白羊、樓煩三部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包圍之時,和包圍圈隔五路山南北相望的鹽澤,匈奴單于冒頓正躺靠在王帳內的軟榻,面色扭曲的揉搓著腹部。

“呼······”

小心翼翼的哈出口氣,覺得腹部的脹痛稍緩解了些,冒頓不由暗自搖了搖頭。

在去年春夏之際,冒頓險些跟每一個‘壽終正寢’的匈奴老人一樣,死於長期食用肉類所導致的便秘。

雖然在之後,匈奴派往漢室的使團意外得到了大黃,這種對便秘極具功效的‘神藥’,讓冒頓硬生生把踏過鬼門關的腳收了回來,但長期食用肉類,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失衡所導致的慢性中毒,也依舊無時不刻的折磨著冒頓年邁的身軀。

對於自己能活過六十,冒頓其實已經足夠滿足了。

——在草原,無論是奴隸、牧民,亦或是勇士、貴族,平均年齡都非常有限。

地位最低的奴隸,大概會從二十五歲開始就染上疾病,在草原的奴隸市場,奴隸的價格也會因為年齡受到極大地影響。

如果是五六歲左右,度過脆弱的嬰兒期的小奴,男奴可以賣到四分之一匹馬,或三分之一頭牛,或是兩隻小羊羔;女奴則貴一半,能賣三分之一匹馬,或半頭牛,或三隻羊羔。

如果是十歲到十四歲之間,正處於草原‘青年’時期的奴隸,價格便會有個大幅上漲——三個男奴可以換來兩匹馬,或三頭牛,或六隻羊。

這個年齡段的女奴,更是會由於其已經進入生育期,比男奴貴上起碼一倍!

但從十四歲開始,草原奴隸的價格,就會肉眼可見的大跳水。

——十五歲到十八歲的男奴,價格最高不會超過五六歲的小奴,且會呈現出‘年齡越大越便宜’的規律;女奴雖好些,卻也好不到哪裡去。

至於十八歲以上的奴隸,則很少出現在草原的奴隸市場之上。

原因其實十分簡單: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

年齡在十八歲以上的男**隸,是被草原民族視作‘使用期限即將到期’的工具的。

對於這種‘即將報廢’的工具,沒有任何部族願意付出牛羊牧畜去交換。

至於這些奴隸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平時就使勁兒用,死了就死了,也不心疼。

等到需要和別的部族進行戰爭時,如果這些沒有價值的‘老奴’能派上用場,讓對方的體力稍微被消耗一些,就已經算是超額完成人生使命了。

也就是說,草原奴隸的壽命,或者說‘使用期限’,大概就是五六歲到二十歲左右,這十五年的時間。

超過這個時間,奴隸每產出一點價值,奴隸主就都算多賺。

與奴隸相比,牧民的狀況則相對好些。

——畢竟不是血脈卑賤的奴隸,只要能對部族做出貢獻,就不可能會成為炮灰。

但在年齡逼近三十歲,開始出現‘騎馬疾馳幾里地就冒汗’的狀況時,牧民也會被部族無情拋棄,被趕出部族自生自滅!

從華夏民族的價值觀出發來看,這種情況或許有些奇怪:才三十歲,好歹也是有子女的,子女總不至於養不起吧?

而這,也正是封建時期,草原遊牧文敏和華夏農耕文敏最大的一處不同。

在華夏農耕文明,人倫孝悌的概念,早在遙遠的堯、舜、禹三皇禪位時期,就已經成為了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和鮮明特徵。

到西周時期,華夏文明正式進入封建社會,人倫道德更是成為了個人價值最為重要、直接的體現。

發展到如今的漢室,華夏民族已經發展到了‘不孝順的人和畜生沒有區別’‘不顧道德的人和蠻夷一般無二’的階段。

便是這代代傳承,時代罔替的禮義廉恥、人倫道德,讓華夏民族即便在兩千年之後的新時代,也依舊能自豪的喊出一句: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華夏’一詞,也正是由此而來。

但草原民族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一種十分落後的時期。

正如管仲所說的那句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如今的草原民族,乃至於未來千年的草原民族,便都停留在‘倉廩不實,衣食不足,顧不上禮節、榮辱’的階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