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呂侯呂澤,是魏國單父縣人,呂公的長子,呂釋之、呂雉、呂嬃的兄長。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所滅,單父縣所在的大宋郡被改為碭郡。
秦王政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呂氏一族為了躲避仇人,舉族遷入泗水郡沛縣,與當時還是泗水亭長的高皇帝結為了姻親。
呂太后,就是那時嫁給了太祖高皇帝。
秦二世原年,天下英豪群起而反秦,高皇帝於豐沛起兵,呂澤以客將的身份跟隨高皇帝;呂澤的部將馮無擇亦隨呂澤起兵於豐邑。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呂澤率部將郎中馮無擇參與雍丘之戰,跟隨高皇帝,與項羽向西攻打雍丘,大敗秦軍,斬殺三川郡守李由。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呂澤參與槓裡之戰,軍中戶衛郭蒙擊敗王離的秦軍,又在曲遇擊破秦國將領楊熊。
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高皇帝率大軍進入漢中之後,呂澤被封侯。
在還定三秦之戰中,擅長騎射的樓煩被呂澤交由丁復指揮,隨後逼降翟王董翳。呂澤部下郭亭、二隊將蟲達亦隨從呂澤還定三秦,其後呂澤領軍先行攻回碭郡。
高皇帝二年(公元前205年),高皇帝在彭城兵敗撤退,此時呂澤率領漢軍駐守在碭郡下邑,高皇帝走小路前去與呂澤大軍會合。
得到呂澤傾力掩護,高皇帝才得以漸漸地收攏漢軍士卒,駐紮在碭縣。然後率軍向西,經過樑地,到達虞縣。
隨後呂澤跟隨高皇帝往西到達滎陽,彙集各路敗軍,留守關中的相國蕭何,也把關中沒有載入兵役名冊的老弱人丁全部都送去滎陽,漢軍重新士氣大振。
楚軍從彭城出發,一路上藉著勝利的威勢追擊敗逃的漢兵,在滎陽南面的京邑、索邑之間與漢軍打了一仗,漢軍打敗了楚軍,楚軍因此不能越過滎陽向西推進。
高皇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在滎陽之戰中,呂澤帳下都尉郭蒙在楚軍猛攻下,堅守敖倉。郎中馮無擇護衛呂澤出滎陽。
高皇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在大將軍韓信的排程指揮下,呂澤所部丁復與曹參、灌嬰、傅寬、丁禮、呂馬童、蔡寅等眾將一起進攻,將項羽軍大將龍且擊敗,最終龍且在彭城陣亡。
高皇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呂澤所部都尉蟲達參與陳下之戰,隨軍攻破項羽部隊。
高皇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皇帝將呂澤、呂釋之二人按功勳敕封衛徹侯,封呂澤為周呂侯,食邑九千四百戶,封呂釋之為建成侯,食邑七千戶。
呂澤的多位舊部皆有封侯,每位的封邑分別多達幾千戶,關中亦曾出現對呂家的評價:呂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
在呂澤的部將當中,丁復得封陽都侯,蟲達得封曲成侯,郭蒙得封東武侯,馮無擇得封博成侯,郭亭河(阿)陵侯,五人皆為縣侯,食邑都達到了二千戶以上。
高皇帝八年(公元前199年),逃亡匈奴的韓王信叛軍攻打漢室代、趙之地,周呂侯被冷箭所傷,不久便身亡。
對於周呂侯的陣亡,高皇帝連續好幾日茶飯不思,每每想起如此悍將離自己而去,高皇帝就總是跟身邊的人說:呂澤是漢室唯一的帥才,如今呂澤死了,再有大戰,恐怕就沒有帥才可用了······
於是在呂澤死後,淮南王英布等關東異姓諸侯叛亂,高皇帝都只能御駕親征,親自掛帥,這就是由於呂澤死在燕趙之地的緣故。
在呂澤死後,呂澤的長子呂臺接替了侯爵,被改封為酈侯。
建成侯呂釋之,是呂澤的弟弟,呂太后的二哥,是和周呂侯一起,在秦二世元年以客將的身份跟隨高皇帝。
高皇帝率軍進入漢中後,呂釋之返回豐邑和沛縣,護衛父親呂公和太上皇。
隨後,呂釋之跟隨兄長呂澤南征百戰,為漢室立下了汗馬功勞,得封建成侯。
在周呂侯呂澤死去之後,太子總是鬱鬱寡歡,跟誰都不說話,呂太后問起,太子也只說:舅舅去世,我不知道以後還可以依靠誰。
而這時,高皇帝的病情也開始家中,發現太子整天鬱鬱寡歡,就覺得太子無法承擔社稷重任,想廢掉太子,改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聽說這個訊息之後,很多大臣進諫勸阻,都沒能改變高皇帝堅定不移的想法。
呂后聞之驚恐無比,不知該怎麼如何是好時,有人對呂后說:“留侯張良善於出謀劃策,陛下信重他。”
於是呂后讓建成侯呂釋之去祈求張良,說:“您一直是陛下的謀臣,現在陛下打算更換太子,您怎麼能高枕無憂睡大覺呢?”
張良說:“當初陛下多次處在危急之中,採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有一百多同我一樣的人進諫,又有什麼益處?”
呂釋之只好苦心勸說道:“陛下想要更換太子,只是因為太子由於周呂侯離世而太過哀傷,哭壞了身子,才讓陛下覺得太子不能承擔大任;更何況陛下想立的趙王年紀實在是太小,讓這個年紀的皇子成為太子,只怕將來,漢室的天下會大亂啊?”
聽到呂釋之的勸說,張良終於不再堅持,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陛下一直未能招攬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陛下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自己心中的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陛下很敬重這四個人。”
“如果現在,您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親自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