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407章 華夷之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07章 華夷之別 (2 / 3)

這樣的‘戰鬥面貌’,其結果顯然是註定的。

——今日一戰,折蘭部投入了至少三千奴隸兵,其中能直挺挺跑到馬邑城牆下的,很可能不超過一百人!

剩下的,都在‘英勇衝鋒’的路上,被馬邑城牆之上屹立著的漢軍將士,用弓弩箭羽給釘死在了城外。

如果匈奴有類似後世的戰鬥總結、報告的制度,那呼奢的戰鬥報告,便大概會是這個樣子;

——報告指揮部:今日的戰鬥,我部派出炮灰部隊三千,成功消耗漢軍弓弩箭矢數萬,併成功將六架木梯搭上敵方城牆,為後續攻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上司對呼奢的回覆,也大機率是:指揮部收到,並對你部提出口頭表揚,再接再厲。

這,就是奴隸部隊對匈奴的存在意義。

消耗敵方箭矢,以及敵方將士的體力,並用廉價的奴隸,換取一些對本方有力的優勢。

在這樣的使用態度下,要還是有奴隸能殺出一條血路,完成‘殺死一個敵人’的目標,那就算封個卑小王,匈奴也毫不吃虧。

——一個長期吃不飽肚子,每天勞作將近九個時辰,還能在戰場上用棍棒殺死敵人的奴隸,說是無雙猛將都絲毫不為過!

但很顯然,這樣的無雙猛將出現的機率極低,想透過戰爭來改變命運的奴隸,大都改變不了自己被當做炮灰使用的慘淡下場。

而在漢匈之間的戰鬥之中,奴隸部隊的作用又被稍稍放大了些。

如果是在草原,兩個部族之間互相征討,那大機率會發展成綿延數百里的騎兵追逐、拉扯戰。

在這種情況下,奴隸的存在價值並不會很高,充其量,也就是放奴隸們在戰場中散開,躲藏在草叢裡,看有沒有機會在被馬蹄踩死之前,將一個敵方騎兵拉下馬。

但在對漢室的戰鬥當中,則從未出現過匈奴人更擅長,也更為習慣的騎兵追逐戰,反倒是如今這樣的攻城戰居多。

畢竟在匈奴,漢人被稱為‘連馬匹都無法征服’的民族;當發現匈奴騎兵的馬蹄聲時,漢人總是會躲進高大的城牆、關隘之內,而後用弓弩頑強抵抗。

在這種時候,‘奴隸炮灰’這種特殊的兵種,顯然就能派上更大的用場了。

還是拿今日的戰鬥來舉例:呼奢派出的折蘭奴隸軍三千人,以及正規部隊的攻城,起碼讓馬邑的漢軍守卒在短短八年,消耗掉了五萬以上的弓弩箭矢!

而通常情況下,一座守備力量為五千人左右的邊塞城邑,其弓弩箭羽的儲備,基本不會超過二十萬支。

也就是說:透過今天這三個時辰的攻城,以及三千奴隸兵的代價,呼奢便消耗掉了馬邑四分之一的箭羽儲備!

而在漢匈城池攻防戰當中,有一個在匈奴婦孺皆知的規律:一旦漢人城池的箭羽全部消耗掉,那城池被匈奴人攻破,就是一到兩天之內的事。

在箭羽全部消耗掉後的第二天,漢人便有八成以上的機率,或棄城出逃,或留守城牆,和攻城的匈奴部隊進行貼身肉搏白刃戰。

到了那時,匈奴攻城部隊可以肆無忌憚的跑到城牆下,而不用擔心被突然飛來的弓弩箭羽放倒。

反倒是城牆牆頭,打算推下滾木、石塊的漢軍守卒,會有極大的機率被匈奴弓騎射殺。

一旦牆頭被匈奴人佔據,那這個城池,也就大機率是匈奴攻城部隊的囊中之物。

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簡單籠統的理解為:今日這三個多時辰的功臣,屠奢透過三千奴隸士卒,以及數百本部勇士為代價,換得了此次‘馬邑攻奪’的進度條,大概達到了25%。

——起碼在得知馬邑守卒是六萬餘,而不是五千左右時,呼奢是這麼認為的。

那麼接下來,呼奢的戰鬥思路也就很明顯了。

繼續派出奴隸跑回部隊,消耗漢人軍卒的體力,以及馬邑城內的弓羽箭矢,並在四天後的清晨梭哈,全軍壓上,奪去馬邑!

如此一來,和白羊王就‘雙方都派奴隸’達成一致,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乍一眼看上去,這個要求好似並沒有什麼過分的地方。

放在中原,這就好比兩支部隊合力攻城,其中負責衝擊城牆的部隊傷亡有些大,所以主將提出,讓另一隻協同作戰部隊也派出攻城隊,一同承擔傷亡。

但放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事情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在草原,各遊牧部族之間的征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草場、水源的爭奪為主導因素。

而在戰鬥結束之後,勝利方從戰敗方身上獲取的‘戰利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戰敗部落的牧民為主。

——不是獲得這些牧民,而是講這些牧民搶回,變成自己的奴隸!

‘奴隸’這個硬通貨在草原的口碑,幾乎不亞於中原的黃金!

而在單于庭為主導的戰爭當中,匈奴軍隊的責任、利益分配,也和中原有著較大不同。

在中原華夏文明,無論是此時還是未來,戰鬥繳獲往往都需要先上繳,而後由掌權者進行合理分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