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68章 文王百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68章 文王百里 (1 / 3)

在劉弘肩負著‘早生貴子’的硬性指標,扶腰走在前往後宮的道路上時,代表漢室前往南越交涉的酇侯蕭延、平陽侯曹奇二人,也終於在長沙派出的官員陪同下,來到了南越都城:番禺。

準確的說,後世的番禺,此時還被稱為任囂城,來源於趙佗的前任,即秦前南海都尉:任囂。

剛進入番禺,蕭延便因眼前的景象,而稍稍詫異了片刻。

原因無他:在番禺城中,蕭延並沒有看到印象中茹毛飲血、獸皮為衣,衣衫左衽的野人!

自番禺城北城牆一路到城南的南越王宮,蕭延、曹奇二人耳邊充斥的,都是番禺街頭百姓口中地道的秦腔!

即便是那些膚色明顯更深、身材明顯更為瘦小的‘當地人’,也基本沒有出現爪哇語的聲響——要麼是一口東施效顰的觀眾口音,要麼,就是儂裡儂氣的吳、越口音。

“這···”

略有些遲疑的走下馬車,蕭延藉著整理衣冠的功夫,向曹奇低聲問了一句:“就聞南越乃未開化之蠻荒地,何以南越民皆口操秦腔,束髮衣冠,衣衫右衽?”

聞言,曹奇自是請笑著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想來,此乃南越王佗知其罪孽深重,故以教化之功,以贖割據叛逆之罪吧···”

嘴上如是說著,曹奇的目光卻意味深長的掃了一圈左右,向蕭延做了一個隱晦的眼神示意。

至於南越為何會有如此高的開化程度,此時的二人心中,也已然是心照不宣。

——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的著名典故:毛遂自薦。

其大概意思,也是十分簡單易懂:成湯曾經只有七十里的地盤,但光施仁政,便成立了夏朝;文王也曾憑藉百里地盤起家,同樣憑藉仁政,成立了商朝。

至於更深層次的含義,大概就是:地盤的大小,並不是國家是否安康的關鍵,關鍵在於為王者廣施仁政,百姓就會自發的追隨,這樣一來,即便地盤很小,也早晚能得到天下。

成湯、文王兩位上古仁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與絕大多數歷史典故一樣,‘湯以七百里,文王以百里’的典故,卻很少被用來勉勵帝王。

在原本的歷史上,武帝劉徹在位,召關東各地諸侯朝見長安,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豬爺那十來個兄弟。

之後的家宴中,豬爺聽說自己的哥哥,故景帝太子劉榮的同母弟河間王劉德對儒學頗有研究,甚至在齊、趙一帶頗有名望,便以儒家經典相問。

作為景帝劉啟的次子,河間王劉德在位足足二十五年,在史冊上留下的,卻只有一件事:收集、保護民間散落的書籍殘章,保護聖賢經典!

其中,尤其以流傳後世,在學術界享譽盛名的《毛詩》和《左傳》,為其中翹楚。

從劉德保護下來了什麼就不難看出:說是保護百家經典,但在武帝一朝,劉德能保護的,其實也就是儒家分支的一些書籍。

一個花一輩子保護儒家經典的諸侯王,面對弟弟豬爺以儒家典故相提問,那自然是對答如流,就連豬爺以敏感的政治傾向論述提問,劉德都按照儒家仁義禮智信那一套,給出了相當優秀的答案。

想想就知道:武帝豬爺,那可是一個連兒子都能懷疑的人,更何況是一個異母兄?

家宴當場,豬爺就對這位異母兄,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湯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

就這樣,原本是勉勵、建議君王仁義愛民、勵精圖治的典故,徹底變了味道。

豬爺對劉德說這句話,其意味和該典故的本意,也已然是南轅北轍。

——成湯、商文都以仁義得天下,兄長多加油,也必然能得了天下!

這樣一句話,由一位皇帝說給諸侯王聽,還能是什麼意思?

果不其然,劉德聽到這句話當場嚇懵,回到封國就開始胡吃海塞,短短几年便作死了自己,得諡:河間獻王。

諡法雲:聰明睿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

作為諡法中君臣通用的諡號,‘獻’用在帝王身上,基本就是‘漢獻2.0’;用在臣子身上,倒算得上的難得的美諡。

——原本的歷史上,曲逆侯陳平於文帝二年物故,便得諡曲逆獻侯。

但這樣一個頗有些文藝氣息,甚至扯上‘睿’‘聖’的諡號,用在一個西漢諸侯王身上,卻無疑是一道再清晰不過的喪鐘聲。

而現在,在蕭延和曹奇二人看來,趙佗將南越百姓開化的如此之好,幾乎與關中之民一般無二,顯然不會是出於什麼民族大義,亦或是華夷之防。

但二人作為西漢王朝最顯赫,最‘源遠流長’的兩大功侯家族繼承人,對於趙佗心裡的小九九,卻沒有絲毫遲疑,亦或是畏懼。

因為在心中出現遲疑之前,眼前的景象,便已經讓蕭延、曹奇二人的心神,全然被憤怒所充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