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在漢室‘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要是出現‘兒子逼父親活活餓死’的事,那石家的後生晚輩別說入仕為官了,就連苟活於人世,都需要好幾公里厚的臉皮!
除了石奮的‘絕食式教育’之外,歷史上的另一位黃老學代表人物,也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
當今少府:義安侯,田叔。
在原本的歷史上,田叔在晚年被景帝劉啟任命為魯國相,奉皇命,替景帝教育一下最不讓人省心的兒子:魯王劉餘。
沒錯,就是那個夥同孔安國,撒下‘古文尚書’之彌天大謊的廢物點心!
相傳劉餘初為魯王之時,酷愛打獵,幾乎是每天都要往獵場走一遭。
而漢初的諸侯王,又不是後世宋明時期當豬養的‘親王’;諸侯國內部的事務,是需要諸侯王自己治理的。
對於劉餘這種‘荒廢國政’式的沉迷打獵,田叔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管。
所以在到任之後,田叔便開始了喪心病狂的‘自殘式教育’。
——劉餘每次出去打獵,田叔都默不作聲的跟著一起去;劉餘在獵苑裡玩兒一天,田叔就在獵苑外的大太陽下站一天。
劉餘一開始也曾愧疚的勸田叔回去歇著,發現田叔不聽,劉餘也試過置之不理。
但到了後來,看著田叔一天比一天黑下去的膚色,劉餘終於是不忍心,偷偷找到了田叔,問道:丞相這是為何呢?
田叔庫曬大半年,等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機會來了,田叔自然是不能放過。
於是,田叔就說出了那句讓劉餘終生不敢再入獵苑,甚至到長安朝見皇帝老爹,受兄弟們邀請一同打獵時,都只能搖頭嘆息稱“丞相在,不敢獵”的話。
“臣作為魯相,本來應該勸大王勤政,少打獵嬉戲;但大王是陛下的兒子,臣沒有替陛下管教兒子的道理。”
聽到田叔這句話之後,劉餘不知是出於對田叔的愧疚、對田叔話語的認可,亦或是對皇帝老爹的恐懼,當即拱手一拜,承諾‘不復行獵’。
從這幾件事就可以看出,除了‘往死裡揍’之外,黃老學對家庭教育的觀念也就一個:道德綁架。
如石奮絕食,是將兒子們逼到了‘不認錯就要不孝’的地步;田叔自願美黑,是將魯王劉餘逼到了‘再打獵就不當人子’的田地。
這種教育手段,在後世或許會為人所不恥;但在奉行以孝治天下、以道德修養作為個人安身立命之本的漢室,卻是無往而不利。
反過來說,也正是在黃老學如此彪悍的家庭觀念之下,漢初才會形成以孝治國、嚴正家風的時代普行觀念。
而漢太后的職責,除了理論上的‘替皇帝看著點天下’之外,主要就都是家庭內部事務。
如諸侯王、宗親子弟的管教啦~
後宮嬪妃的冊封,宮內事務的管理啦~
皇子公主的教育、諸侯敕封、太子冊立啦~
也就是說,漢太后的職責,起碼在漢室初期,基本是被‘管好老劉家內部事務’的大命題給全部覆蓋的。
這就使得漢初的太后群體,成為了黃老學說最忠實的擁護者。
——誰讓黃老學說,是當下家庭教育做得最好的學說呢?
除了老劉家的內部事務,需要太后依仗黃老學的家庭教育哲學來處理外,還有一個關乎政權安穩的重大問題。
——漢太后的家族,永遠是太后在位期間,漢室勢力最龐大的外戚!
呂后在位時期的呂氏外戚自是不用多說,後來的薄後、竇後,乃至於武帝王太后在位時期,太后家族所形成的外戚,也是一股能影響朝堂政策的龐大勢力。
薄後出身低微,薄氏外戚人丁稀少,卻也出了驃騎將軍薄昭這樣一個有‘矯詔’行為的驕橫外戚。
竇後在位景、武兩朝,看上去,只有哥哥竇長君、弟弟竇廣國兩位‘純善內斂’的外戚;但實際上,竇氏外戚在景帝一朝的勢力,便是比之於惠帝時期的張氏外戚,也是不逞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