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方向,漢室的北地地區與匈奴東西接壤,隴右地區又南北相接。
如果按照柴武方才的話推斷,匈奴人不選擇北地攻打漢室的原因,是忌憚騎兵叢集在自西向東攻打北地時,隴右地區的漢軍會北入河套地區,威脅匈奴騎兵叢集側翼。
但這個說法,有兩點站不住腳。
第一:相較於隴右,此時掌握在匈奴人手中的河套地區,大半處於更高的地勢;對隴右,河套地區的匈奴人具備‘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
而漢室要想從隴右進入河套地區,卻要從低處冒著弓羽箭矢,向著高地勢前進。
這顯然不符合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規律。
第二,就是機動性。
側面威脅的戰略意義,是讓敵人陷入‘可能被包圍’的戰略困境,從而放棄攻擊,甚至退出戰場。
但漢室無論是北地還是隴右,乃至於長城防線絕大多數守備力量,都是步兵叢集。
——甚至是以材官為主的重步兵叢集!
用重步兵威脅騎兵說:‘你要被我們包圍了’?
神話故事都不敢這麼寫···
至於劉弘剛剛得知的,如今漢室唯一掌握的完整騎兵叢集,只有區區一千人的編制不說,還遠在後世內蒙古托克托地區!
要想讓雲中城內的那支騎兵校尉,對從河套攻打北地的匈奴騎兵造成威脅,且先不提1000vs50000+的兵力對比,到底能不能讓匈奴人忌憚,光是雲中到北地數千裡的直線距離,就否定了這個預案的可能性。
這樣看來,柴武口中‘匈奴人擔心側翼或背部受敵,所以不會選擇北地’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看著劉弘手持長棍,對北地、隴右,以及二者西北方向的河套地區指指畫畫,柴武大致也明白了劉弘的顧慮。
就見柴武輕笑著點了點頭,暗地裡對劉弘敏銳的戰略嗅覺表示認可,便有些隱晦道:“今吾漢家之首患者,當北蠻匈奴。”
“然陛下可知,匈奴之首患者何?”
聽到這裡,劉弘下意識一張嘴,卻又本能的一滯。
作為已知世界唯二的兩個巨頭,漢室和匈奴,本身就是彼此最大的威脅···
不!
不對!
對於匈奴人而言,草原霸主的爭奪,遠比南侵漢室重要的多!
想到這裡,劉弘目光中陡然亮起一道精光,手中的長棍在片刻間,便指向了河套地區以西!
“大將軍之意···”
見劉弘話半而止,柴武滿是欣慰的再一點頭。
“陛下慧眼如炬。”
而劉弘的注意力,則緊緊鎖定在了堪輿之上,與匈奴掌控下的河套地區,以及漢室掌控下的北地、隴右地區,呈北、東、西三足鼎立的區域。
——河西!
——月氏!
反應過來這一點,劉弘終於明白,匈奴為什麼在漢室鼎立後的二十多年內,放著北地這麼一個戰略價值無疑比擬的要地攻打,反倒是從燕、代地區入侵。
——因為月氏人的存在,讓匈奴不敢全力從西向東攻打北地,把背部留給位於河西地區的月氏人!
至於匈奴在公元前166年,才第一次從北地入侵漢室,則是因為在公元前168年,月氏王被老上單于砍下了頭顱,月氏人被趕出了伊犁河流域,西遷向中亞地區的阿姆河兩岸!
“原來如此啊···”
明白了這一層關係,劉弘心中,對今年冬天的漢匈戰爭,終於燃起了十足的鬥志。
“即刻傳令:著典客、奉常有司同隴右都尉,速傳信月氏王!”
“朕,要幫一把月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