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62張 斷其一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62張 斷其一臂 (2 / 3)

要知道漢室針對匈奴的守備力量,是從高皇帝年間開始,就處於每年穩定增強的態勢。

在文帝劉恆登基,並掌握大權之後,漢室北方防線的壯大速度,更是肉眼可見的加快!

而北地方向,能在漢室鼎立將近四十年後,於文帝十四年被匈奴人攻破,就意味著這個漏洞一直存在。

在漢室守備力量越來越強大的背景下,從劉邦建立漢室那一天,到漢文帝十四年,這個方向的攻打難度,是在一點點上升的。

反過來說,匈奴人越早攻打這個方向,就可能會遭受越弱的阻力,取得越大的成果。

那為什麼,匈奴人不在高皇帝年間、孝惠皇帝年間,以及後來呂后掌政的十來年,乃至於文帝劉恆登基初的那些年,自北地方向攻打漢室?

為什麼非要等到漢室越來越強大,守備越來越充分,文帝劉恆完全掌控大局,才從這個方向攻擊?

總不可能是匈奴人覺得難度太低,攻打沒有樂趣吧?

除了‘匈奴人為什麼不早打北地’這一點之外,劉弘還有一點疑惑。

無論是從原本的歷史上,還是從劉弘此時瞭解到的資訊判斷,馬邑方向,都屬於匈奴人‘非常值得考慮’的攻擊方向。

而馬邑與武州塞南北互成犄角,該區域東西又有天險相阻的地形下,馬邑方向對漢室而言,又具備極其明顯的‘伏擊’潛力。

——看地圖就不難發現:馬邑武州塞地區,就是一個狹長的瓶壯!

馬邑為瓶地,東西方向的天險為平身。

這樣一來,漢室只要能把匈奴人騙進武州塞,然後把武州塞這個‘瓶口’一堵,匈奴人就將插翅難飛。

那麼,問題又來了。

如此完美的伏擊地點,同樣是越早用,就越能發揮更大價值,讓漢室的戰略處境處於更好的狀態。

那為什麼,要一直等到漢室鼎立近百年之後的武帝一朝,才出現第一次‘馬邑之謀’?

是漢室力量不足以完成一次伏擊,不想浪費馬邑這個只能用一次的伏擊點?

這兩個問題,對於此時的劉弘而言,至關重要!

只有弄明白這兩個問題,劉弘才能徹底弄清楚:現在的匈奴人,為什麼不可能從北地入侵,而是會選擇馬邑;以及,如果匈奴人確定從馬邑而來,那漢室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準確的說,是原本歷史上的文帝劉恆、景帝劉啟遇到了什麼不能解決的問題,武帝劉徹卻能解決。

沒讓劉弘困惑多久,柴武就對第一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出乎劉弘意料,又能完美解答劉弘疑惑地解釋。

就見柴武略帶些欣慰的發出一聲感嘆,那複雜的目光,就好像是在說‘陛下終於長大了,懂事兒了’。

“陛下之問,確乃此間利害之處;匈奴若自北地入而擊蕭關,則吾漢室必有大患!”

說著,柴武便面色輕鬆地掃了眼在場眾人,隨後和眾人一同,帶著一副理所當然的默契,對劉弘躬身一拜。

“然陛下當知:兵家之大忌有三。”

“何也?”

“一曰:歸師勿掩;二曰:窮寇勿追。”

“其三,便乃腹背受敵,當自側腹暗遁,而不可自背腹強攻也!”

聽到這裡,劉弘不由暗自點了點頭:窮寇勿追、歸師勿掩,在後世都是婦孺皆知的俗諺了。

至於後面那句,劉弘也能大致意會。

——當腹背受敵的時候,不應該向這兩個方向發起攻擊,而是應該實際從兩側逃離,從而結束腹背受敵的狀況。

就像一支部隊攻城的時候,若是側翼或身後出現敵軍援兵,應該第一時間停止攻城,並儘快脫離戰場,以避免被城內和城外的敵軍包夾。

因為前後夾擊,就意味著敵人只要想,就隨時可能讓本方陷入包圍圈。

但這個狀況,用在靈活的匈奴騎兵叢集身上?

看著北地與匈奴接壤的河套地區,劉弘暗自搖了搖頭。

河套地區,算是漢匈接壤的國境線當中,僅有的一處東西向接壤,而非南北向接壤的部分。

具體形容,就是說:如果把漢室版圖形容成一個方塊,那河套,就是這個方塊確實的左上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