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54章 草原來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54章 草原來報 (1 / 3)

“今太中大夫行將告老,朕以為,其同南越所達成之盟約,或當毀之。”

勉強按捺住抽搐的嘴角,劉弘便以一個意料之中的開場白,開啟了這次君臣奏對的戲肉部分。

聞劉弘此言,張蒼也是流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面容,暗自點了點頭。

——陸賈和南越達成的外交協議,何止是要撕毀?

直接把那份外交協議拿出來,當做漢室對南越開戰的大義旗幟都不為過!

從理論上來講,漢室和南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如今統治華夏大地的漢室,與前秦殘餘勢力之間的關係處理;以及漢室中央對外藩的外交策略。

須得一提的是,與處於分封制巔峰期的周王朝不同,自漢室開始,分封制度多出了一種新的,與宗親諸侯截然不同的群體:外藩。

在周王朝,分封制主要是以姬性王族,去遙領一塊尚不屬於王朝統治的土地。

例如說,某位姬性王族被封為了‘草原王’,就等於其王位得到了周政權的認可。

但實際上,草原並不在周王室統治之下,周王室也不會幫這位‘草原王’,把整個草原打下來。

說白了,這就是華夏曆史上最原始的畫大餅。

——我把你封為草原王,就是說:只要你能把草原打下來,那得到的土地就全是你的,我給你背書!

而這一手超強的畫大餅技術,並非是周王朝的專利——從遙遠的虞朝,再到夏、殷商,以及東、西兩週,這都是古華夏政權對外擴張的核心動力!

也正是靠著這一點,華夏大地才從虞朝時,領土不過方圓百十里的彈丸之地,一點點擴張成為了東周末期諸侯數百、轄土千萬裡的遼闊厚土。

而這種‘畫大餅’式的分封,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以王室成為作為物件的。

就好似周王朝一樣:最開始得封的上百諸侯,無一不是姬姓皇族。

透過這種形式,亦或是漢室這般‘直接封你為xx王,土地也完整交到你手裡’的形式獲封的諸侯王,就被籠統的稱之為:內藩。

那與之對應的,就是外藩了。

——如早在漢室建立之前,就已經存在於周邊地區的外族,如夜郎、滇國這樣的西南夷小國,在恭敬的承認漢室的宗主地位,並接受漢室‘夜郎王’‘滇王’的敕封之後,就可以被稱之為外藩。

‘外藩’在漢室可能還不常見,或者說,不那麼為人所熟知,但在後來的盛唐,這種情況卻是司空見慣。

——‘萬邦來朝,八方來儀’之說當中,每一個派使者到唐都長安朝貢的政權,理論上都可以被稱之為唐的外藩。

而漢室和南越之間的友好相處,是建立在南越承認劉漢政權的合法統治地位,承認自己屬於‘外藩’,而非是‘前秦殘餘勢力’為前提條件的。

在過去的數十年當中,趙佗也確實是以此,作為南越的外交方略:尊漢室為宗主國,接受漢室‘南越王’的敕封,承認自己屬於漢室的外藩。

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趙佗割據嶺南,卻不向漢室中央負責的局面,才能得到一個相對合理得解釋——外藩與內藩最大的區別,就是對宗主國只負有‘朝貢’的義務,宗主國對外藩卻並沒有政治干涉的權力。

自漢室鼎立,南越割據的問題出現在劉邦面前,並透過陸賈出使得到初步解決時開始,漢室和南越之間,便一直維持著宗主國與外藩之間的外交關係。

比如南越每年往長安送點象牙、金玉之類的土產作為‘貢品’,漢室再回些絹布糧米作為回禮,再象徵性的留個南越質子之類的。

而陸賈此次出使南越,與趙佗達成的外交協議中,最讓漢室無法接受的一點,也正是於此有關。

——根據趙佗回覆的‘國書’,陸賈代表漢室允諾:南越不再需要遣質子於長安,且不需要再進貢!

而作為‘讓步’,趙佗答應‘依舊承認漢室宗主國的地位,承認南越為漢外藩’,且承諾‘不復行稱帝事’。

光這兩條,就足以讓劉弘怒髮衝冠,看都不看,直接把整份‘國書’撕碎!

——為名與器不可假人!

漢室難道缺趙佗送來的那幾根象牙,亦或是幾十斤黃金、玉石?

還是覺得趙佗的兒子們都實在太有趣,才非要留一個在長安?

漢室要的是態度!

要一個外藩、屬國,對宗主國的順從態度!

對於外藩、屬國,宗主國本來就沒有對內藩、諸侯那般強大的影響力;唯一能得到的,也就是一個恭敬順從的態度,和理論上的‘無條件支援’。

要是連這點態度都沒了,那漢室這個‘宗主國’地位,還能留下什麼?

尤其南越這麼一個涉嫌前朝殘餘勢力的政權,在失去這點象徵意義的恭敬態度之後,對漢室還能有什麼向心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