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52章 代俎越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52章 代俎越庖 (1 / 3)

確定要派人前往魯地,同魯儒一脈就‘《禮》學傳人’之事交換意見之後,劉弘不出意外的將老智囊張蒼召入了宮。

原因也很簡單:由儒家先聖孔子所著,而後又被諸子百家汲取營養的儒家六經,如今還能找到傳人的,就只剩下《詩經》傳人浮丘伯、《儀禮》傳人陸賈、《周易》傳人田何、《春秋》傳人張蒼。

《樂經》傳人公孫尼子,早在戰國末期就不知所蹤,其所得授的《樂儀》,在後世歷史研究界也被公認為‘失傳於秦末戰火’。

至於《書》,即《尚書》傳人,荀子正常選定的繼承人是韓非和李斯···

這兩人的結局眾所周知,都死在了秦國。

韓非以韓國公子的身份,於戰國末期行走於咸陽,被認定為‘間諜罪’,便在咸陽獄中完成了《韓非子》一書,旋即自殺身亡。

李斯則在二世之時,被‘小夥伴’趙高誣告謀反,最終被腰斬於咸陽市,夷三族。

而《尚書》一脈的傳承,在歷史上還是在文帝劉恆傳召天下,求‘治《尚書》之能士’時,濟南伏生將在秦末戰火當中,藏在家中牆垣之內的《尚書》取出,教授給文帝劉恆派去學習的使者:晁錯。

也正是因為《樂經》的失傳,才使得‘儒家六經’的說法,在後世被廣泛認同為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

再加上孔子的徒子徒孫們總結歸納出的《論語》,曾子所做的《大學》,子思所做的《中庸》,及一本《孟子》,才組成儒家傳唱千年的‘四書,五經’。

不得不說,比起一生都在致力於改革國家制度、遏制秦的擴張,在臨死前才想起留下一本著作的韓非子,以及在秦相之位上廣招天下博學之士,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儒家的經典書籍,確實是足夠多。

也正是這點優勢,讓儒家能在武帝一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能憑藉一門、一學之力,就將天下學術、議論界牢牢把控。

但真要說,儒家的學說就能把輿論、學術界的各個方面所包含,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別的不說,光一點,就足以看出儒家士子越往後,越不要臉的‘創作精神’。

光是儒家經典,在華夏千百年歷史上的發展,就足以讓人驚掉大牙!

最開始,儒家的經典書籍,主要就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樂’還失傳了。

僅剩下的五經,卻在數千年曆史發展歷程當中,非但沒有因失傳而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多!

先是‘春秋’部分,在儒家內部分離成為了《左傳》《公羊》《穀梁》三派。

——甚至於已經從《春秋》分割而來的公羊學說,也同樣內部分離成了董仲舒的‘春秋注我’,和胡母生的‘我注春秋’。

《春秋》如此,其他各部分也是不逞多讓。

《詩經》按地域被封為齊詩、楚詩、韓詩等部分,發展到後來,甚至開始以人名劃分為毛詩、元王詩、轅固詩等分支。

《尚書》更不用多提——在濟南伏生從牆裡挖出自己藏得《今文尚書》之後,孔子的後人孔安國‘舉一反三’,沒過幾年,也從自家牆垣當中,挖出了孔子‘埋在牆裡’的《古文尚書》。

《樂經》失傳,《周易》雖然情況好些,卻也沒躲過以人為參考的內部分裂。

就拿如今的《周易》嫡系傳人田何來說,其所註解的《易經》,就被儒家內部尊敬的稱之為《田氏易》。

最後的《禮》,那更是將‘什麼叫不要臉’,給發揮到了極致。

《論語》《孟子》也就算了,再怎麼說,也是一個聖人、一個亞聖,留個思想核心也正常。

把《大學》《中庸》放在《論語》《孟子》旁邊,還恬不知恥稱其為‘四書’是什麼鬼?

要知道《大學》和《中庸》,在最開始本來就是《儀禮》的內容!

——《大學》原屬《禮記》第四十二篇;《中庸》原屬《禮記》第三十一篇!

從已有的經典書籍摘抄出來一部分,就說這是‘一本新書’?

這等令人作嘔的作為,只怕後世某一位老愛提亡妻的網路作者,都輕易做不出來!

現如今,由於劉弘的‘失控亂入’,原本應該正常傳言的《儀禮》部分臨將失傳,劉弘為了挽救華夏文明的思想結晶,自然是要找儒家五經其他部分的嫡系傳人,商討一下‘改造方案’。

《詩經》傳人浮丘伯,因為被劉弘誤會為‘魯儒扛把子’而得罪了個不清,又沒有多熟悉,自然就被劉弘所排除。

《周易》傳人田何也不用說,老大人年近九十,走路都費勁。

《樂經》失傳,《尚書》暫處於失傳狀態,《儀禮》又因為陸賈的原因,也‘暫時失傳’。

那劉弘能找的,自然也就只剩下《春秋》傳人,御史大夫張蒼了。

當然,張蒼畢竟是開國功臣,又是如今的朝中重臣,劉弘不需要和張蒼就《儀禮》傳承之事,給張蒼太多的解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