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45章 魯儒之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45章 魯儒之難 (3 / 3)

而僅剩下的浮丘伯、陸賈、張蒼三人,便成為了如今漢室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

其中,得授《春秋》張蒼憑藉開國武勳躋身政壇,後憑藉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見解,成為了漢室繼蕭何之後,又一個沒有明確學派標籤,卻又能同時代表好幾個主流學派的大學閥and相宰!

精通《禮》的陸賈,則是在業務全被叔孫通搶走後另闢蹊徑,成為了漢室第一代外交官。

至於得授《詩》的浮丘伯,則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治學本心,成為了三人中唯一一個專心研究學士,儘量少沾染朝堂政治的賢者。

若非去年浮丘伯再次遊學至關中,被劉弘軟硬兼施的留在長安,安了個二千石秩祿的《詩》博士之職,恐怕漢家朝堂,永遠都無法看到這位老學者的身影。

從這個角度來看,陸賈、張蒼、浮丘伯三人的學術地位,實際上是基本一致的。

但當‘學術地位’與‘政治地位’扯到一起的時候,狀況就有所變化了。

儒家五經詩、書、禮、樂、春秋,在過去的歷朝歷代或許佔據同等地位,但在漢室,起碼在漢室政壇,是有一些微妙的區別的。

首先,由於漢室‘禮樂崩壞’,且掌權者對‘禮樂崩壞’樂見其成,就使得禮、樂兩項,在漢室受重視的程度僅限於‘裝裝樣子’的程度。

這也是荀子的八個關門弟子中,得授《樂》的公孫尼子不願入仕,甘願遊山玩水的原因。

而陸賈作為荀子門徒中,得授《禮》的那一人,在漢室的地位顯然也是不言而喻——精通《禮》這一項,根本無法為陸賈加分多少。

《書》在漢室的地位,光是看看那兩位得授《書》的荀子門徒是誰,就能看出端倪了。

——李斯,韓非!

在漢初的輿論當中,這兩人,一個是秦滅亡的罪魁禍首(李斯),一個是法家惡政的集大成者‘韓非’!

這樣的情況下,漢室能重視《書》,才是最大的笑話!

至於詩,則帶有太過於濃厚的儒家色彩,過於講究仁義道德,與漢初的時代背景所不符,所以使得浮丘伯這樣的《詩》傳人,只能在漢初成為博士,被皇帝用來充門臉,做牌面。

詩、書、禮、樂都不受重視,唯一剩下的,也就是如今的御史大夫張蒼,從恩師荀子那裡學來的《春秋》了。

在儒家五經當中,春秋中的儒家色彩算是最淡,也最符合漢室背景。

再加上執政學派——黃老學的核心思想,與《易》的牽連甚深,而《易》中的大資料卦算部分,又極其講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與《春秋》所提倡的‘以過去的失敗經驗,促進未來的成功’不謀而合。

這就使得漢室初,黃老學執政、《易》學當道的時代背景下,儒家五經當中,只有《春秋》能具有相對樂觀的接受度。

自然而然,作為荀子門徒,得授《春秋》,且武勳又達到要求的張蒼,就能在政壇佔據一席之地,甚至成為比肩蕭何的名相。

而今天,劉弘為了陸賈之事,雖然將所有朝臣百官都召到了一起,但絕大多數人,都只是起一個‘見證人’,亦或是背景板的作用。

關鍵人物,則只有師出同門的師兄弟三人。

——當朝御史大夫,得荀子授《春秋》的張蒼、當朝博士,得荀子授《詩》的浮丘伯,以及事件的主人公,得荀子授《禮》的陸賈!

換句話說就是:此次事件的本質,並非是在此次出使南越的過程中,陸賈代表個人做了什麼事,應該受到什麼懲罰。

而是陸賈的所作所為,是否能代表荀子傳授給陸賈的《禮》!

如果能代表,那《禮》,以及《禮》學重地魯儒派系,在漢室的政治正確性,是否有存疑的部分?

如果不能代表,那陸賈是否不配被稱為荀子門徒,不配成為《禮》,以及《禮》學重地:魯地,乃至於魯儒派系的代言人?

這,才是‘陸賈出使南越’一事的關鍵所在!

簡而言之,對於此次事件,劉弘並不認為,或者說並不願意認為,這是陸賈個人的道德修養、愛國思想出了問題,而是陸賈所代表的《禮》,以及魯儒派系的核心思想出了問題!

一旦劉弘地這個傾向被坐實,那且不說儒家,最起碼《禮》系,及以此為立身之本的魯儒一脈,將在漢室蒙受史無前例的重大打擊!

與之相應的,便是在《禮》、魯儒派系式微後,必然會在漢室掀起的思想大討論:對於禮樂崩壞,到底應該鄭重對待、扭轉趨勢,還是放棄治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