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糧食本位,較之於黃金本位的另一大優勢:當糧食的量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就很難透過肉眼,推斷出其大概分量。
——要知道一石粟米,可就是後世的三十千克!
一萬石粟米,就是後世的三百噸,堆在一起,那就是一座小土球!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讓如今的漢人透過肉眼,判斷眼前的小山有沒有一百萬石了,哪怕是後世的文化人,精通數學、物理的知識分子,也很難憑藉肉眼做到。
也就是說:無論少府有沒有四萬萬石糧食,只要劉弘能保證,少府儲備的糧食,能勉強壘砌一座足以讓百姓瞠目結舌的小山,就沒有人能知道,少府發行了四萬萬石的粟米糧票,但粟米儲備卻只有一萬萬五千萬石。
對於此時的百姓而言,一座四萬萬石粟米堆成的山,和一萬萬石粟米堆成的山,都是一樣的。
都屬於‘連呼臥槽’的程度。
所以,劉弘憑藉一萬萬五千萬石的粟米儲備,就敢發行四萬萬石粟米的糧票,其實就是仗著資訊不透明,撒了一個小謊。
就和前年那次糧價鼎沸,劉弘揚言‘少府有幾百萬石糧食’,之後又把敖倉的存糧搬進關中一樣,這次,劉弘也同樣對外宣稱:少府存糧近十萬萬石!
反正沒人能看到少府的賬本,真要去一點點稱量,劉弘也任得那個槓精稱到老死。
再者說了——如今少府存粟米一萬萬五千萬石餘,冬小麥超五萬萬石,這加在一起,那就是將近七萬萬石了!
七萬萬說成十萬萬,雖然還是有些誇大陳分,但也還算勉強靠譜。
——起碼比後世,動用80倍槓桿的傑克馬要靠譜多了!
擠兌風險小到忽略不計,資訊不透明又給了劉弘一定的操作空間,這才使得劉弘如此輕易,就在這西元前的漢室,成功推行了很可能是人類史上首次出現的類紙幣:漢粟米糧票!
而導致劉弘如此不顧穩妥,承擔數個動輒就要動搖江山根基的冒險,也不惜要冒險的,便是第三個原因了。
——如果不這樣,冬小麥的收購,就根本無從說起···
為了穩定關中糧價,盡最大的能力維護基本盤及政權安穩,劉弘腦門一拍,推出了糧食保護價政策。
對於糧食保護價政策,劉弘雖說是‘思慮良久’,但終歸是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畢竟理論知識再紮實,也和實踐有差異嘛!
就拿後續粟米、冬小麥的收購來說,就是劉弘所忽略的問題——收購糧食的錢,從哪來?
最開始,劉弘只想著粟米壟斷,將為少府帶來每年數十萬錢的收入;
對於投入成本,劉弘卻想當然的認為:爺們兒是皇帝呀,還能缺錢?
但最終,現實在劉弘臉上,狠狠拍了好幾個大嘴巴子!
先是粟米的收購,差點把劉弘逼得把傳國玉璽典當出去。
今年的冬小麥收購,更是差點讓劉弘威嚴掃地,沾染上‘朝令夕改’‘想一出是一出’的政治汙點。
劉弘不惜動用半吊子的金融認知,不惜在這西元前冒險推出類紙幣,也實屬無奈之舉。
——誰讓一開始,‘少府無限收購粟米、冬小麥’的牛皮吹出去了呢???
好在最後的結果還算不錯,‘無限收購’這個牛皮,劉弘算是用盡吃奶的勁兒圓上了。
接下來,就是‘無限出售’的牛皮,為劉弘如今的苦痛,一點點帶來回報的時候了。
“嘿!”
“萬事開頭難嘛!”
“這也算是熬過去了!”
終於安下心來,將糧食保護價政策的事徹底放下,劉弘長出口氣,便以毫無溫度的深色,看向身旁的王忠。
“太中大夫,還跪於殿外?”
見王忠驚懼交加的點了點頭,劉弘便站起身,眉宇間,也是不由帶上了些許戾氣。
“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