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41章 宿麥事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41章 宿麥事畢 (2 / 3)

若是其他貨物供不應求,那還好說,但糧食作為此時人們最基本的生存物資,卻是最毋庸置疑的剛需。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關中上八百萬百姓,看著市場流通的不到百萬石糧食,第一個反應,自然就是加價插隊——我出雙倍,糧食賣我!

這種現象,哪怕是在後世也稀鬆平常——某些信奉飢餓營銷的車企,也同樣是用類似的手段,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來哄抬價格。

——要麼排隊等著,要麼加價提車!

車嘛,好歹不算剛需,可以不著急提——哪怕確實急需一輛車,也有的是其他品牌可以挑。

可是嗷嗷待哺的肚子,卻是沒法等的。

自然而然,為了生存,百姓只能接受以遠高於市場價的單價,將市場上僅剩的糧食搶回家。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糧商們鐵了心,就是攥著手裡的糧食不賣,那糧食市場的空缺額,就將是關中八百萬百姓,乘以每月二石的基本生存量!

也就是說:只要糧商們鐵了心不降價,那關中的糧食市場空缺,就是一千六百萬石每月!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若是打算透過宏觀調控,來控制糧價迴歸正常水準,怎麼也得拿出足夠關中百姓食用兩到三個月的糧食,才能穩定人心才是。

但實際情況卻是:劉弘只大手一揮,將關中糧商頭子安陵杜氏一抄,五十萬石粟米往市場,糧價頓時立杆見影的回到了正常水準。

雖然這其中,也有關中糧商恐懼劉弘手中的強權,以及杜氏這麼一個‘血淋淋的教訓’的原因在內,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金融現象。

——哪怕劉弘不動刀子,糧商們也無法承擔一筆意料之外的‘糧食儲存’成本。

很簡單的道理:每晚賣一天,糧食的成本就會提高一分,可謀取的利潤就少一分。

再加上出售價格無法撼動,就導致糧商手裡的糧食每多屯一天,就要多承擔一分儲存成本。

出售價格雷打不動,賣的越晚賺的越少,那糧商們都選擇,自然也就顯而易見了。

——趁著還有賺頭,趕緊把手裡的糧食撒出去!

若不然,等之後成本漲的比出售價還高,那可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具體到劉弘推行的糧票,也是一樣的道理。

——百姓之所以在過去,願意將手裡的糧食賣給糧商,預設糧商‘把自己的糧食加價賣還給自己’,就是因為個體儲存糧食的成本太高,百姓無力承擔。

也就是說:糧商掙得根本就不是什麼差價,而是‘替百姓集中儲存糧食’的管理費。

現如今,少府披著糧食保護價政策的皮,實際上,就是取代了過去糧商所佔據的位置。

光此一點,就足以保證少府府庫存糧和糧票之間的金融關係,會處在一個絕對安全的範圍之內。

原因很簡單:百姓之所以將糧食賣給少府,就是因為自己無法儲存!

既然百姓無法儲存,就必然不會出現‘某個百姓將手裡所有的糧票,兌換成幾百上千石糧食’的事。

所以,劉弘才敢冒著將近三倍的本位槓桿風險,推行如此鉅額的糧票。

要是在後世,證券發行紙幣的面值,通常都不會超過黃金儲存的十分之一。

但幸運的是,糧食不是黃金,幾乎不存在被擠兌的可能性。

這也是劉弘決定以糧食本位投石探路,為將來的貴重金屬本位打基礎的原因。

——相較於價值極高、極易儲存的黃金,糧食的擠兌風險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這二來,就是如今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的全民資訊化,沒有絕對透明的資訊傳遞。

簡單來說:在後世,政權之所以只敢發行黃金儲備十分之一以下價值的紙幣,除了規避擠兌風險的意圖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黃金儲備量絕對透明。

哪個政權儲備了多少黃金,幾乎是人人都能從搜尋引擎查到的資料。

自然而然,紙幣發行也就失去了操作空間。

但在此時,‘少府究竟有多少糧食’這件事,知道的人卻不會超過三位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