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310章 三分內史(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310章 三分內史(下) (1 / 3)

在華夏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幾乎每一個漢人政權,都無法逃脫一個怪圈。

——武得天下,文治天下,武人高開低走,最終落寞;文人後來居上,帶江山走上腐朽。

劉邦武安天下,西漢卻斷絕於‘儒家聖人’王莽之手;劉秀中心漢室,東漢又在世家壯大後斷絕血脈。

宋武安天下,亡於文官之手;朱元璋蕩平蒙元,卻還是無法避免大明朝,被東林黨裹挾在滅亡的大道上越走越遠。

而在這些例子中,文武相爭時期最長的,就是漢室。

其他朝代,大都在初代開國元勳武將階級落寞後,自然地走向‘輕武重文’的大道,而漢室武人階級,則是在武帝朝的漢匈戰爭中,來了一次迴光返照。

而現在的漢室,恰恰處於文官集團還未成為中流砥柱、開國元勳也尚未完全落寞的微妙時節。

在這個微妙時間點,劉弘對於平衡文、武兩方陣營,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如現在,為了減緩文官集團強勢崛起的腳步,包括但不限於三分內史、七分少府,乃至於壓制丞相權力的計劃,都被劉弘提上預案。

而針對將來漢匈大戰之後,將重新成為朝堂重頭的新興武勳集團,劉弘也有鉗制手段——太尉的罷設,以及地方武裝呼叫權的削奪。

現階段下,最迫切需要推動的,就是內史的肢解。

內史被坊間假稱為‘九卿之首’,除了內史有資格成為三公,最主要的原因,是內史的職權,僅比丞相小那麼一丟丟。

從積極的角度看,這意味著每一任內史,都可以為劉弘提供一個新的丞相人選。

但這種狀況,屬於文官集團最喜歡的上下秩序——下屬的職權,只比上司小一丟丟。

這樣一來,原本不用太複雜的官僚體系,就能被細分為無數部分,無謂的增加中央的行政壓力,降低行政效率。

如今的內史,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丞相名義上掌天下民政,關中卻佔丞相實際掌控範圍的九成九以上。

內史理論上只負責關中農耕工作,但實際上,關中的一切,都能和如今的內史扯上關係。

掌控長安九市,使內史掌控了關中的商貿;秋後的稅收,又保留了內史對農耕的影響力。

再加上內史掌控下的關中各處要道、關隘,乃至於關中地方政府的下轄權、長安城的治安權,使得整個關中的方方面面,實際上都在內史掌控之下。

即便是再往下,內史的職權也依舊沒有被分化多少。

——中尉,作為九卿屬衙的一個分部門,卻是在統掌長安北軍的同時,具備中郎這個武將群體的指揮權!

而中尉麾下的中郎將,也是在具備對麾下中郎的指揮權的同時,具備對北軍的一定影響力——如今的中郎們,普遍都在北軍擔任中層軍官。

至於中郎將本人,則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成為北軍理論上的二把手,實際上的一把手。

畢竟中尉雖無九卿之名,但職權絲毫不亞於九卿,根本沒有時間天天盯著北軍。

除了丞相內史、中尉中郎將的職權微量遞降之外,類似的狀況在內史各屬衙數不勝數。

如太僕理論上掌天下馬政,但如今漢室實際掌控的行政區域基本侷限在關中,就使得太僕的職權,跟內史掌控下的馬政部門職權高度重合。

同樣的道理:少府掌天下平準、均輸之事,但掌控關中各地市集的內史,同樣有能力插手少府的業務。

說白了,雖然漢九卿各司其職,但哪怕把其他八個部門全部撤裁,內史都能保證行政秩序能正常運轉。

——這就很恐怖了!

國家某一個分部門對絕大多數國家部門具有影響力,並隨時能取代其他部門的作用?

這樣的部門,有一個丞相府,就已經足夠讓劉弘頭疼的了···

其實內史成長為這般怪異的模樣,也不是劉邦的本意——最開始,內史確實只負責農耕之事。

但後來,情況就一點點發生變化了。

為了完成劉邦‘授民田爵’的任務,內史順理成章的拿下了關中田畝丈量、分發,關中百姓建檔立戶的工作。

看上去,內史的職權並沒有因為‘授民田爵’而發生什麼變化,但實際狀況,卻往往於預想有很大的出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