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170章 糧價保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70章 糧價保護 (1 / 3)

翌日,每月初一十五例行的朔望朝,劉弘的御駕回到久違的宣室殿,舉行這次略有些特殊的朔望朝。

按道理來說,朔望朝‘凡在京六百石以上、爵關內侯以上者俱與會’的特性,註定了其會議性質——大放嘴炮,聊些虛無縹緲的禮教,以及類似‘請陛下重禮教’‘請陛下重孝道’的鍵盤政治會議。

但在劉弘逐步掌權之後,劉弘有意無意的引導,以及接連發生重大政治事件的背景下,漢室的朔望朝,已經逐漸脫離其‘嘴炮大會’得本質,而是向著重大決策釋出會的方向邁進。

這就使得原本輕鬆愜意,朝臣勳貴與同僚笑談幾句,低階官僚和透明侯爵在皇帝眼前混個臉熟,找點存在感的會議氛圍,逐漸變的更為嚴肅。

拿今天的朔望朝來說,撇開那些計劃外的偶然因素,以及例行的‘請陛下巴拉巴拉’的嘴炮環節,光是已經列入朝會議程的內容,就已經足夠將這場清晨開始的朝會,拖到日暮才結束。

摸摸稍凸起的腹部,劉弘清了清嗓,便照例開啟了朔望朝的程式:“諺曰:偏聽則信,兼聽則明。”

“今日朔望朝,還請諸公卿曹暢所欲言,直言吾漢家朝政失當、謬誤,亦或遺漏之處,朕當躬聞,以正視聽。”

殿內眾人自是大禮參拜:“今陛下廣開言路,以正朝綱,實天下之大幸···”

緊接著,就是身為‘亞相’的御史大夫張蒼出班,代替今日告病的陳平發言:“御史大夫臣蒼昧死百拜,以奏陛下:夕太祖高皇帝廣授民田爵,以彰勸耕之意;吾漢家以農為本,亦乃太祖高皇帝底定之國本。”

“今時值初春,春耕將近,然民多荒廢田畝,以商賈末業牟利,市集吏亦無所作為,坐視民以農籍行商賈事;長此以往,臣恐動搖國本,民風向惡。”

對於張蒼所言,劉弘自是早有腹稿——正常情況下,無論是朔望朝,還是常朝所提出的內容,實際上都很少有大臣一拍腦袋,就直接擺在皇帝或朝堂面前的。

就像今天,張蒼重提漢室‘重本若末,以正民風’的國策,實際上早在幾日前,就已經以書面形式彙報過劉弘,並得到了首肯。

至於為什麼要在如今這種內憂外患聚集,政局不穩的時間點,提出這樣一個有些嘴炮性質的言論,則是因為開春之後,長安乃至於整個關中,都掀起了一陣歪風!

關中糧價,自然是在劉弘的經濟+專政的雙重威脅中穩定下來,但之後的專項統計,卻讓朝堂為之默然——饒是已有心理準備的劉弘,也是被一個個冰冷的數字刺痛了眼睛。

在內吏以及御史大夫採風團雙重統計下,關中此次糧價鼎沸,直接導致了至少一萬關中百姓死亡!

這還不是主要的——在漢室如今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下,被活活餓死的機率實際上很低;就算委身為奴,也不至於被餓死。

真正讓劉弘心如刀絞的,正是那些相對聰明,為了活命而將自己賣為奴隸的人——從冬十月到春二月初一,短短四個月之內,內史的戶籍當中,就有超過三萬戶自耕農消失!

僅僅是一次時長不超過兩個月的‘糧荒’,就讓老劉家的基本盤:關中,失去了將近三十分之一的鐵桿擁護者——自耕農階級!

換而言之,只要這樣的事件再發生三十次,理論上,老劉家就將失去整個關中的擁護!

實際上,根本不用三十次——只要再有三到四次,關中出現超過一成的農戶破產為奴的局面,劉漢政權的根基就將被動搖!

這讓劉弘輾轉無眠,即便是在匈奴使團將至之時,都寢食難安。

緊接著,御史大夫屬下的採風團,就從關中各地帶回了一則讓劉弘更緊張的訊息:關中市井多言:耕作一歲,去稅賦口糧,所得不過粟米百石,折錢不足萬;糧價一朝鼎沸,民一年之所得,易糧者不過二十石!

然做工,男子日得錢五十,食宿勿錢,年可得錢逾二萬;一戶五口,年得錢十萬,一朝而為中產之家!

這讓劉弘頓時高度警惕起來——這種言論,在民間的認可度還不低!

到這時,劉弘才意識到:關中這次糧價動盪,只怕在原本的歷史上也同樣發生過。

因為文帝登基第一時間,任命宋昌、張武等親信掌控宮禁之後,緊接著就下達了‘許民弛山澤’令!

而後的幾十年,底層百姓因為山川的開放而保障了基本生活,逐漸富庶;更是有數之不盡的豪商巨賈,藉著《許民弛山澤令》的附屬條款:《廢關稅令》,而得到蓬勃發展。

關東諸侯,如吳王劉濞者,更是藉此燒山開銅以鑄錢,將原本邊地沼池的吳地,開發成了景帝朝時富甲天下,財富僅次於齊國的富庶之地。

劉弘原本以為,歷史上的文帝,是想在登基之後得到百姓擁護,確保自己皇位的穩定,才下達了這個看似惠及底層百姓,實則利及地方豪強、關東諸侯的律令。

現在來看,倒是劉弘小瞧古人的智慧了——對《許民弛山澤令》所能造成的結果,歷史上的文帝只怕知之甚詳!

但最終,文帝還是做出了這個明顯弊大於利的舉動,究其原因,劉弘如今面臨的局面,或許就可以解答。

——如果劉弘所料未差,歷史上劉恆即位之後,關中同樣發生了糧價的波動,而如今漢室出現的‘農不如賈’之言論,只怕在歷史上也同樣擺在了劉恆面前。

面對關中百姓的不滿、王劉襄為首的關東諸侯對劉恆繼承皇位的不服,以及朝堂權臣掌權,邊牆外豺狼環伺的局面,劉恆最終選擇以《許民弛山澤令》來穩住關中百姓,廢除關稅收買地方豪強,以開礦權堵住關東諸侯的嘴,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了針對陳平、周勃等權臣的政治博弈之上。

按當時的政治背景來看,劉恆的決定未必是最正確的,但無疑算得上明智——在絆倒權臣勢力之後,劉恆以起帝陵的名義,廣遷天下地方豪強入關中,將野蠻生長十數年的豪商巨賈一鐮刀割走!

因為開礦權而富庶強大,並逐步呈現反狀的關東諸侯,劉恆則沒能在有生之年處理完畢,遂將此事交到了繼任者:景帝劉啟之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