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換算下來,一斤銅,就是三百八十四銖。
如果按照銅三鉛七的比例鑄錢,一斤銅,就能得到一千二百八十枚五銖錢。
而五銖錢面值為五錢,一千二百八十枚,就等於六千四百錢。
即:一斤銅所鑄造出的五銖錢,能有六千四百錢。
即便算上火耗等意外因素,也至少能有六千錢。
如此算來,二十萬斤銅,能鑄造出來的五銖錢,就應該是十二萬萬···
“還是不夠啊···”
十二萬萬錢,能收回來的糧米還不到兩千萬石!
而如今關中,卻又二萬萬以上的糧米,沒有被少府收購。
光是為了完成此次秋收後的糧食收購,就需要起碼一百二十萬萬錢。
至於統一貨幣市場,沒有五百萬萬五銖錢流通,就想都別想!
“銅···”
現在的問題,還是銅。
銅之所以能在華夏成為經久不衰的通行貨幣,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銅的保有量足夠稀少。
劉弘甚至很懷疑:如今天下流通的所有錢加在一起,所熔鑄出的銅,到底能不能滿足五銖錢統一貨幣市場的‘一百萬萬枚’這個需求。
將此事暗自記下來,劉弘便對田叔吩咐道:“此事,少府可自決,於民廣購銅,亦或遣吏至關東購之,皆可。”
言罷,劉弘便來到了作坊外,又對田叔吩咐道:“新鑄之錢五銖暫罷,改鑄銅三鉛七之五銖,以為主爵都尉購糧之用。”
聞言,田叔頓時一愣,旋即趕忙拜道:“喏···”
在暗地裡,田叔卻是長出了一口氣。
——呼~
——還好不是來檢視五銖錢的鑄造進度···
在接到劉弘地命令,按照銅鉛比例七比三的五銖錢之後,田叔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按這種比例鑄造而出的銅錢,實在是太脆了···
在後世,百姓測試銀元真假,通常是吹一下聽響聲;而此時,百姓判斷一枚銅錢質量的方式,就是把銅錢拿在手裡,試著用大拇指摁壓一下,看會不會斷裂。
如果很容易就斷裂,就意味著這個錢的厚度不夠,且鉛含量太高,成色不足。
但田叔卻是在截然相反的狀況下,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銅含量太高,錢也會很容易斷裂···
在過去這段時間,田叔可謂絞盡腦汁,甚至不惜去尋找民間的術士,就此事進行諮詢。
但得到的結果,卻是讓田叔感到身心俱疲···
對於新錢過脆、容易斷裂的問題,大多數方式給出的結論,都是鉛放太多了!
哪怕田叔將那枚黃到都有些發紅的銅錢拿出來,那些人都不願意相信,這枚錢的銅含量有七成。
——甚至有一個方術,說這枚錢是用‘偽銅’所鑄!
無奈之下,田叔只能召集少府的鑄錢工匠們,就此事進行反覆研究,卻終歸沒有得出解決的辦法。
而五銖錢的鑄造,也就此停了下來···
方才,當上林苑令派人傳信,說陛下即將駕臨上林苑時,田叔差點沒一口氣背過去!
——對於漢官,尤其是達到九卿級別的高官而言,業務能力,或許已經不再是首要。
但對少府,業務能力卻永遠排在第一位!
少府的屬性,使得外朝對其抱有天然的敵意;在這種情況下,少府要想保證烏紗帽不掉,就必須緊跟皇帝的腳步。
對於未央宮傳出的每一個命令,少府都必須要使出十二分的力氣去完成,才能保證聖眷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