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繼續借。
這時候,在過去幾年一直闊綽借糧的主家卻說了:地主家也沒餘糧了啊···
一家老小沒糧食,還是在秋收之後就原地破產,能怎麼辦?
要想活命,就只能委身為奴,以簽下那份賣身契為代價,祈求主家抹除自家的債務。
就這樣,原本為國家納稅服役的自耕農家庭破滅,並消失在國家的戶籍之中。
於之相比,上林苑無疑是友好多了——租稅三成。
雖然租稅和民間豪強差不多,但作為國家機構,上林苑將田畝外租的意圖,必然和那些豪強南轅北轍。
豪強外租田畝,是想要把這一家農民變成奴隸,專門為自己耕作田畝,以及端水送茶。
而國家將田畝租給破產百姓,卻是為了拉這家農民一把,避免這一家人的名字,消失在戶籍之中。
所以,對於一家五口這個級別的家庭,上林苑的田畝外租標準十分爽快:一家百畝。
皇帝又經常出入上林苑,使得租種上林苑田畝的百姓,能間歇性得到一筆筆意外收入。
——皇帝出行,是要撒錢的~
不嚴謹的說:百姓對皇帝跪拜一聲,皇帝都要撒點福利出去,以收買人心。
再加上漢室有意無意的‘巧立名目’,以收成不好、收成太好;太后生辰、陛下生辰;乃至於陛下心情不好、陛下心情太好等名義,經常性減免上林苑的租稅,使得上林苑的佃農一年到頭,會發現所得,比種一百畝自家田畝還要多!
這就使得上林苑的佃農只要勤奮,甚至只要不是太懶惰,就能在十到二十年之內,重新積攢下足夠購買田畝的財富,花費一代人的時間,將家庭從自耕農向奴隸的滑落強行逆轉,再次成為自耕農階級。
國家也得以拯救一個即將消失在戶籍中的自耕農家庭,使得納稅階級得以儲存,社會矛盾大幅減弱。
在歷史上的武帝一朝,就曾有過這樣一則記載:武帝在上林苑遊獵,激動之餘,不小心策馬闖入了百姓的田畝之中,踩壞了莊稼。
結果就是豬爺堂堂天子,被一個七老八十的老頭兒揮著几杖攆了好幾裡地···
到最後,豬爺都不乖怪罪這個受賜几杖的老頭兒,只能委屈巴巴的下令:在上林苑專門劃出一片圍獵區,不準百姓在圍獵區種田。
——惹不起,豬爺我還躲不起嗎···
而今年,由於糧價的反覆漲跌,再加上劉弘刻意的收容,使得上林苑的佃戶明顯增多。
根據田叔的匯總,如今上林苑田畝約七萬頃,租種的百姓不到萬戶。
一頃就是一百畝,不到萬戶佃農,這就意味著還有六萬多頃田,是由少府名下的官奴在耕作。
上林苑佃農的租稅,劉弘大機率是不收的——哪怕收,也要巧立名目,想方設法的還回去。
但那數萬頃官田,卻能給上林苑帶來一百到二百萬石的糧食收成。
這就是上萬萬錢了。
如果算上冬小麥輦成麵粉之後的價格···
“臣等恭迎陛下。”
正當劉弘yy明年的豐厚資產時,車廂外的一聲拜喏,將劉弘地思緒從幻想中拉回。
就見劉弘稍一掀窗簾,對窗外的田叔點了點頭。
“少府記載,便隨朕同去諸鑄錢屬,看看鑄錢進度吧。”
等田叔為首的上林苑群吏拱手稱諾,劉弘便讓陳濞繼續駕車,向著上林苑深處走去。
而在身後,田叔卻是看著御輦遠去的背影,心中哀嘆一氣。
“也不知陛下此來,乃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