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280章 起死回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280章 起死回生 (1 / 4)

十月作為漢室的年初,實際上,也同樣是匈奴人的年末。

此時的匈奴,還處於十分愚昧的奴隸制社會,非要說和幾千年前的古華夏奴隸制社會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匈奴獨有的、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度。

不同於漢室天子的至高無上,匈奴的實際領導者:單于,實際上只充當‘部落聯盟頭人’的角色。

草原的生態,註定遊牧民族要想生存,就必須自發的匯聚成人員更多,規模更為龐大的部落。

通常,這種部落一開始是由家庭組成——年富力壯的牧主,帶著幾個妻子,十幾二十個孩子,組成匈奴最小的‘部落’,也被稱之為部族。

但一個家庭,顯然不足以抗衡草原惡劣的生存環境,也無法抵禦其他部族的掠奪;這種時候,就有大機率出現最原始的部落聯盟:幾個相鄰部族的頭人相約在一起,向撐犁天盟誓,結為兄弟。

後世的遊牧政權:蒙古,便有類似的行為,在蒙古語中被稱為‘結安達’。

頭人結為兄弟,這幾個部族之間就都是‘親戚’了,原始的小型部族聯盟建立,幾個部族合在一起,就成為了小的部落。

成吉思汗,即孛兒只斤·鐵木真在稱汗之前,便曾與札木合結為安達,實際上便是組成了兩個部族之間的聯盟。

這種行為在中原的文化背景中,類似於‘義結金蘭’‘結拜為異性兄弟’的性質——有點類似於幾百年後的桃園結義。

成立了部落之後,再合併,就不是溫柔的‘結為兄弟’了——部落之間合併,在草原只意味著一件事:戰爭。

所以實際上,草原上的生態,幾乎是永久處於類似中原戰國時期般的狀態——無論草原有沒有被統一,各部族之間都永遠會互相征戰、討伐。

至於戰爭的原因,也不外乎‘生存’二字——草場、水源,乃至於一塊地勢較高的戰略要點、四面環丘的駐紮寶地,都會在匈奴部落之間導致戰爭。

戰爭結束,勝利方贏得一切,而戰敗方,則只有兩種下場。

其一:身高高於車輪的男子被盡數殺死,倖存的小孩成為奴隸,女子,則會被這個部落獲得,成為該部落發展擴大的生育機器。

其二,便是臣服。

透過臣服,戰敗的部族得以保全自身,但將自此成為勝利方的隸屬部族,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附屬’,類似中原的‘外藩’。

當宗主部族下達戰爭命令時,附屬部族必須嚴格遵守命令,出兵出人,追隨宗主部族外出征戰,以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而一個勝利多次,擁有多個‘附屬’部族的部落首領,就是草原通俗意義上‘王’。

這樣一個‘一主多從’的部落聯盟,同樣也會以宗主部落的原始名,或姓氏命名。

如現今,駐紮於漢匈邊界的白羊、樓煩等部,便是從一個小小的家庭開始,先透過盟誓組成小聯盟,再透過征服形成大聯盟的強大部落。

這種‘源遠流長’的戰鬥、掠奪習俗,導致了匈奴這種鬆散的部族聯盟制度,永遠都無法形成一箇中央集權的政權。

——單于對匈奴的統治,與各部落相差無二。

準確的說,單于所掌控的單于本部,原本也是草原林立的部落之一。

在百十年前,匈奴單于也同如今的白羊王、樓煩王一樣,被稱呼為:匈奴王。

如今的單于庭直屬本部,便是原始的‘匈奴部’。

而單于‘號令草原各部’的權力,與那些有權號令附屬部族的部落王一樣,來源於匈奴部落對各部落的征討,並取得了最終勝利。

匈奴大敗白羊部落,白羊部落臣服,成為匈奴部落的‘附屬’部族,折蘭、樓煩等部落亦如是。

也就是說,單于本部和草原各部之間的關係,與各部落同自身的附屬部落之間的關係一樣,屬於征服者與臣服者之間的關係。

理論上,草原各部落對單于庭,也只負有‘隨時響應號召出征’,以及‘必要時貢獻一定物資’的義務。

這便是匈奴的部落聯盟制,之所以會在前面加一個‘鬆散’的原因——對於各部落內部事務,單于沒有絲毫干預權力。

各部落如何生存、和誰幹仗,單于庭都無法直接干涉。

只有部落之間的戰鬥涉及到單于庭本部的利益,亦或是涉及到匈奴政權對外戰略的時候,單于才會出面調解,充當一個‘戰後法庭’的角色。

例如兩個部落之間,為一塊草場的歸屬打出了狗腦子,單于不想讓兩個部族兩敗俱傷,間接導致這兩個部族的軍事力量下降,就會出面調解:你們兩家各出一個勇士決鬥吧,誰贏了,草場就歸誰。

這樣一來,原本可能死成千上外人的戰鬥,就被巧妙地化解為兩個人之間的決鬥,只需要死一個人。

久而久之,這種‘各出勇士比拼武力’的資源爭奪方式,便成為了匈奴的文化習俗:每年五月的蹛林大會,各部勇士會進行射箭、摔跤等專案的比拼,並以此決定各部族之間的資源歸屬。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