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276章 宿麥補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276章 宿麥補種 (2 / 4)

關中人口占天下人口的三分之一,卻要承擔天下糧食產出的一半以上!

不嚴謹的說:當關中只能自給自足的時候,關東幾乎必然會鬧起糧荒。

敖倉存在的意義,便在於此——只有敖倉充盈,關東百姓才會安下心。

因為敖倉有糧,就意味著關中不缺糧!

關中不缺糧,就必然會有糧商,將一車車糧米從函谷運出,售賣於關東各地。

而今年,算是漢初不常見,卻也不是第一次的‘意外狀況’——關中的糧產,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三萬萬石左右。

這點糧食產量,別說供給關東了,光維持關中人的生存和朝堂的正常運作,都顯得有些吃力。

若有無良商賈再趁機搞點事,糧價頓時就會像後世的比特幣一樣,蹭蹭蹭漲到天際!

而這個狀況,劉弘早就預料到;所以才有後來的糧食保護價政策,以求在這種糧食供應量,剛好接近需求量的時候,避免人心動盪。

至於將敖倉的糧食暫時拿出來,倒也不是劉弘真的想要把這筆糧食吃掉,而是預防百姓因糧食歉收產生恐慌,從而將自家產出的糧食都囤在手裡。

巘戅玩吧戅。——關中一年的需求是三萬萬石,關中今年的產出,也堪堪達到三萬萬石!

如果真的發生百姓大面積囤積糧食的狀況,那到了年底,關中必然會沒糧可吃。

——糧食的儲存,是需要成本,需要技術的~

如果老百姓能憑藉自己那棟破院子,以及老婆孩子搭手,就將幾噸糧食儲存一年,那糧商這種群體早就滅絕了。

事實是:百姓每年種出數百石糧米,卻根本沒有能力長期儲存。

久而久之,糧商這種群體應然而生,憑藉龐大的財力,建立起一座座專門用來儲存糧食的倉庫,倒騰糧米。

攫欝攫。自知無法儲存糧食的百姓,也只能認下自己所種的糧食,在糧商手裡放了幾個月,回來就貴好多錢的現實。

——誰讓糧商有本事,能負擔得起糧食儲存的成本呢?

但今年,狀況就不一樣了。

和歷史上每一次時局動盪一樣,老百姓只要感覺到某物價格要漲,就必然會下意識的大量囤積。

後世花花國核洩漏,天朝老百姓瘋狂囤鹽,就是這個道理。

在明確知曉‘今年收成不好’的情況下,即便明知糧食放在自己手中會壞,百姓也必然會竭盡所能的留下秋收時收穫的糧食。

——幾百石糧食,撐死也就幾萬錢。

可萬一糧價再漲到開國時的四千錢、八千錢,甚至萬錢一石,那這幾百石糧食,只要有那麼十石沒壞,就不虧!

四捨五入,不虧就是賺吶!

再者說了——到了糧價果真漲到幾千錢甚至萬錢的地步,誰還管糧食壞沒壞,變沒變質啊···

有的吃就不錯了!

巘戅網戅。腐爛的糧米,總好過樹皮草根觀音土吧?

#21434#21437#32#39030#28857#23567#35828#32593#32#120#105#110#100#105#110#103#100#105#97#110#120#115#119#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讓百姓從國家的角度,從整個關中的供求關係看待這個問題,無疑是痴人說夢。

所以,為了讓關中百姓確信:無論如何,市場上都會有糧米流通,劉弘才將敖倉那幾百萬石糧食調了出來,以主爵都尉售賣於各地。

不用太久,只要再過一個月,主爵都尉貌似賣不完的粟米,就足以讓百姓放下心中擔憂,將存糧賣給少府。

到了那時,幾萬萬石糧食回籠,敖倉那幾百萬石,也就不算什麼了——隨便倒騰倒騰,就能補進去。

少府也能憑藉糧食壟斷生意,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收穫龐大的財富——哪怕一石糧食只賺十錢,數萬萬石糧,那就是數十萬萬錢,幾乎都要趕上漢室一年的財政總收入了!

——沒錯,劉弘推行糧食保護價政策,一開始看重的確實是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