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別說是景帝不知該當如何了,哪怕景帝拿定了主意,最後的詔命,也依舊要由太后來下。
再結合漢家以孝治國的方針,也可以這樣說:在諸侯王人選的決定之事上,太后具有一票否決權。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太后為了不和皇帝兒子鬧彆扭,都會順從皇帝的心意。
即便對人選不滿,也會溫和的皇帝商議,當某一方說服另一方時,再下定論。
而現在,劉弘想要將坐擁九郡的齊國,削為僅一郡之地的‘新齊國’,自然也要跟太后張嫣溝通好。
尤其是在審食其剛在張嫣耳邊,說出那樣大逆不道的話的前提下,劉弘更要小心維護與張嫣之間的關係。
簡單來說:削齊國,劉弘是必須要乾的;但對張嫣,還是要溫言相勸,陳明利弊。
這不——劉弘把老孃的閨蜜都帶上了!
※※※※※※※※※※※※※※※※※※※※
御輦在宮門處停下,劉弘便同袁盎一同走下輦車,剛一抬頭,就見張嫣的親信宦官李信等候於宮門外。
看見劉弘,李信趕忙快步上前,稍一躬身:“太后聞陛下將至,特命老奴於此相侯···”
看著李信臉上毫不掩蓋的阿諛,劉弘心中惡趣味陡然泉湧。
在老孃收穫袁盎這個閨蜜後,李信在張嫣心中的地位。可謂是急轉直下。
這倒是在劉弘意料之中。
——袁盎,可是能在歷史上,攔住文帝劉恆的馬車,指著文帝寵宦趙談的鼻子,跟劉恆說‘陛下如此寵幸刀鋸之餘,可是臣等不足以效果?’的人!
這樣一個人,在和張嫣成為閨蜜之後,勸張嫣遠離宦官,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這從一旁,自李信出現那一刻,就將臉拉得老長的袁盎身上,就可以看出。
可問題在於:李信,是張嫣的心腹啊···
在太后那兒受了委屈,就來跟劉弘眉目傳情?
如果李信是臣子,這麼做倒也無可厚非——良禽擇木而息,不外如是。
可宦官這個群體,其本質是奴僕,甚至是私人奴僕!
李信千不該萬不該,在失去張嫣的寵幸後,試圖從劉弘身上扭轉局勢。
這個時代,對於奴僕最基本的一項要求,就是忠心!
失去了忠心的奴僕,距離失去性命,也就不遠了···
心中默默為李信哀悼三秒,劉弘便面色如常的走向宮門。
——將死之人,不必多費心思。
即便不考慮這一點,李信的所為,也同樣將劉弘推到了十分難堪的境地。
——母親的奴僕都拉攏,這兒子做的,得有多不孝順?
·
“兒臣參見母后。”
“歲初新年,兒願母后青春永駐,千秋萬年。”
來到長信殿,劉弘自然地帶上了乖兒子的面具,滿是乖順的跪在了張嫣面前。
在朝中,劉弘需要做一個合格的天子,但在張嫣面前,劉弘不用再展現自己運籌在握的一面——在張嫣心中,劉弘只需要保證自己是合格的兒子,就足夠了。
果不其然,張嫣聞聲而嬌嗔道:“皇帝又說笑了;哀家貴為大漢太后,當以雍容以面天下,談何青春永駐?”
嘴上如是說著,那微微翹起的嘴角,卻將張嫣盡數出賣。
見張嫣如此作態,劉弘也是暗自點了點頭:對於自己的新角色,張嫣已是全然適應。
至於那按捺不住的喜悅,倒是無傷大雅了——無論古今中外,那個女人不希望自己永遠年輕?
張嫣能昧著心,假裝做出一副生劉弘氣的樣子,已經是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