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蒼、田叔等大佬紛紛低下頭,研究起自己的手相,朝堂百官眼光一亮,旋即爭相出班附和。
“陛下仁以愛民,心懷蒼生,此誠社稷之大幸!”
“古有成湯網開三面,澤及鳥獸;今陛下效先賢之善政,臣等縱萬死,亦當唯陛下之志為己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什麼主爵都尉,糧食保護價政策!
陛下這分明是給吾等改過自新,洗心革面的機會!
看著眾臣如此懂事,劉弘不由長出口氣,強自忍下心中惱怒。
如果可以,劉弘真的很想將整個朝堂清洗一番,哪怕讓幾百頭彘做朝臣,都不會比現在更噁心!
但現實總是這麼無奈:武盛文弱的漢初,僅有這點文人,可用於治理國家。
“罷了罷了~”
“為君王者,胸襟還是寬宏些為好···”
巘戅戅。劉弘正自我安慰著,朝臣百官的彩虹屁,才終於開始出現劉弘所希望出現的聲音。
“主爵都尉平準糧價,使民不至受谷貴之害,實惠及萬民;朝堂亦可從中得利,以充實府庫。”
“臣愚以為,陛下所行之糧價保護之政,誠老成謀國之言,安定社稷之舉!”
就見一位面容英俊,身形高大,眉宇間盡是溫和的男子出班,對著劉弘鄭重一拜。
“此何人?”
劉弘‘小聲’的詢問,卻因清涼殿高潮的‘擴音’效果而響徹殿內;只見劉弘身旁,值守的令勉稍一拱手,略有些尷尬道:“陛下贖罪。”
“此人,臣亦初見···”
聞言,劉弘卻並未露出不滿,饒有興致的望向御階之下。
“公之所言,甚得朕心。”
“不知公之名諱?今任之何職?”
只見那位男子稍抬起頭,氣質中雖滿是恭謹,卻絲毫看不出阿諛之意。
“不敢當陛下以‘公’稱之;微臣袁盎承蒙太后信重,以為長樂宮謁者···”
聞言,劉弘眉角微不可聞的一挑,旋即淡笑一聲。
“原來如此。”
語氣雖還淡然,劉弘內心卻是掀起波濤洶湧!
文帝中郎,景帝太僕,和帝師晁錯相愛相殺數十年的袁盎!
在劉弘的印象中,歷史上的袁盎本是呂祿門客,於文帝朝為其兄袁噲舉為中郎。
現在,怎麼成了太后張嫣的謁者?
看著身旁張嫣目光中透露出的敬重,劉弘心中恍然大悟,不由啼笑皆非。
這袁盎,還真是···
太后閨蜜專業戶?
暗自腹誹著,劉弘地目光便再添一份興致。
“既如此,便請袁生教之。”
“今歲田畝欠收,關中缺糧、府庫空虛之困,當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