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弘最終的選擇,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將能攬到的權力全部攥緊,尊立之事再無隱患後,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尊立太后,並順手給少府田叔加了個衛將軍銜。
再結合皇黨一系如今的困境,大致想清劉弘的諸般安排是何用意之後,張嫣頓感心中五味陳雜。
從馬後炮的角度分析,皇帝兒子為了尊立自己,可謂是絞盡腦汁,百般籌謀,最終才將自己從深宮中請出。
對於這樣的情誼,張嫣本該感到溫暖,被感動才是。
但從現在的局勢,以及劉弘臨行前道出的計劃來看,劉弘尊立太后一事,恐怕也並非純粹的想要‘拯救母親’,而是有政治意圖。
光拿現在來說:若非張嫣以太后之身,勉強抵擋住陳平愈發強硬的攻勢,那在面對‘監國丞相’時,皇黨一系恐怕將毫無還手之力。
若沒有太后,陳平就完全可以拿‘非常時期’做擋箭牌,將張蒼、田叔等‘亂時不恭’的臣子暫時控制,美其名曰‘待陛下歸來再做處置’。
這種確確實實被關心、愛護,卻又明確感知到劉弘目的不純的感覺,讓張嫣感到十分別扭,又隱約好像摸到了什麼。
“孝惠皇帝在時,於母后之間,莫不也如此?”
暗自發出一聲困惑,張嫣苦澀的搖了搖頭,陷入糾結之中。
※※※※※※※※※※※
經過一整天的‘廝殺’過後,睢陽城頭終於傳來象徵收兵的鳴金聲。
不過須臾,方才還熱血沖天的戰場上,雙方將士就如同心有靈犀般各自回撤,將方才所戰鬥的‘戰場’空了出來。
但令人詭異的是,這塊長約數里,寬不過十里,雙方數萬大軍廝殺一整日的‘戰場’,卻不見絲毫戰鬥過的痕跡。
沒有屍首,沒有殘肢,沒有戈矛倒豎,沒有遍地箭矢。
若是有新人仔細觀察,甚至能發現這些‘血戰’一整天計程車卒,就連汗都沒怎麼出!
天亮後戎裝煥發走出陣營計程車卒官兵,在黃昏時又帶著依舊整潔的衣袍,與身邊同袍說笑著回到營房之內。
開戰前出營列陣,不會有地方騷擾;收兵後撤回營盤,也不會有敵軍尾隨追擊。
雙方就像戰國時的君子一般,列隊齊整,鳴鼓而進,聞金而退,不重傷,不傷二毛。
一切就彷彿童話般美好。
若是不明內由的人看了,甚至可能會懷疑這究竟是不是戰爭?
在雙方將士眼中,這場戰爭,或許是他們這一生所經歷的強度最小的···
嬉戲。
作為叛軍統帥,劉章是用這個詞,來形容雙方這幾日的狀態的。
早在陳平那封鼓譟悼惠王諸子起兵的書信,被幼弟劉將閭偷偷送到手中之後,劉章就從未考慮過要‘遵行’陳平的命令。
起碼陳平‘臨睢陽而勿攻’的命令,劉章是未曾打算遵守的。
在劉章的預案之中,此次起兵,目的就一個:打入關中,兵臨長安!
因為劉章很清楚:作為曾跟隨哀王起兵誅滅諸呂,後又在少府軍械一事上留下‘謀逆’案底的宗室,劉章的結局,絕對和當今劉弘成反比!
只要陳平、周勃一黨被清楚,大權在我的少年天子就絕不會放過自己,這個曾經兵發關中,私藏軍械,而後又差點成為諸侯王的本家親戚。
至於陳平最終達成自己的目的,將劉弘逼下皇位,對劉章而言也並非什麼好訊息。
——不過半年之間,劉章就親眼見識過長安朝堂那幫自詡為‘開國老臣’的狡詐惡徒之嘴臉!
對於陳平‘事成後迎立朱虛侯’的許諾,劉章更是半個字都沒聽進去。
——同樣的話,陳平在半年前才剛跟已故的齊哀王,劉章的長兄劉襄說過!
所以,劉章答應幾個腦子長屁股上的弟弟領頭出兵,以侄子劉則的名義統掌齊軍,起兵反叛,完全沒有考慮過加入到劉弘或陳平之間的某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