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也好,反正劉弘已經開始推動‘國家壟斷糧食’的經濟政策了,糧商們沒了就沒了吧,省的劉弘將來費心思。
想到這裡,劉弘看向田蘭的目光,便不可抑制的帶上了一絲期待。
——儀表堂堂,身高臂長,雖有些瘦弱,但也算得上一表人才。
——孝子的名聲,也足以彌補‘商戶出身’的政治汙點。
就是這名頭···
“該以什麼名義,讓田蘭入仕為官呢?”
看著田蘭恭敬的低著頭,劉弘不由陷入思考之中。
與後世所不同,封建時期大多數時期,尤其是禮樂尚未完全崩壞的漢室,尤其注重‘師出有名’。
具體到政治規則當中,則是掌權者‘不無的放矢’。
以劉弘拜令勉為郎中令一事舉例,在此時的政治規則中,就屬於典型的‘師出有名’——柴武年老將退,將柴武的接班人令勉召回中央視察一番,並增添一些閱歷,這就屬於符合政治規則,朝臣百官挑不出錯。
那怎樣才是不符合政治規則的呢?
——假設劉弘莫名其妙的點了一個不知名的軍官,毫無理由的要將其拜為九卿,這就屬於破壞政治規則。
通俗來說就是:劉弘不論做什麼,對朝堂都不能做出一副‘不用知道為什麼,照做就是’的態度,而是要給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讓朝臣百官深切瞭解到這個安排的前因後果,將政治意圖完整的展露在朝臣百官面前。
而現在,劉弘打算將田蘭任命為第一任主爵都尉,若是直接一道詔書,冷冰冰的說一句‘從今天開始,田蘭就是主爵都尉了,大家配合工作’,就屬於破壞政治規則。
狹義而言,田蘭將自此被貼上一個‘倖臣’的標籤,在於有司部門溝通時,也會遇到一些刻意的刁難。
——何謂倖臣?
乍然貴幸,無有資歷而居高位!
這種事偶有發生,對劉弘的影響倒不算很大,朝臣會將其理解為皇帝正常的安插黨羽,培養心腹。
可若是經常發生,就很可能讓朝臣百官有一種錯誤的猜測:陛下這是對朝堂不滿,想要全面撤換了?
屆時,朝堂就將充斥著消極氛圍,人人自危;嚴重一點,甚至可能會導致政府部門癱瘓!
——非暴力不合作,同樣屬於華夏古人的智慧範疇之內。
“田宗主大才,朕以為,當入仕為官,以效家國。”
“即入仕,田宗主當不便留有商籍。”
想不出個所以然,劉弘也只好將此事暫且放下,循序漸進——先讓田蘭把戶籍改回農籍再說。
——即便如今成為了輿論所讚揚的‘孝子’,田蘭也必須以農戶的身份入仕!
若不然,漢家‘以農為本’的國策就將被動搖。
誠然,整個長安乃至於關中,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田氏是商賈,朝臣百官清楚,諸侯大臣清楚,身為皇帝的劉弘也同樣清楚。
但為了規避‘可能動搖過本’的風險,還是儘量避免‘以商籍直接入仕為官’的事發生好一些。
對於劉弘的安排,田蘭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情緒波動——早在糧價再次上漲之前,王忠就已經隱晦的向田蘭透了風。
所以實際上,田蘭今日能出現在未央宮,實際上就已經證明他同意了劉弘地安排。
雖然說,面對身為皇帝的劉弘,作為商人的田蘭也沒有別的選擇···
“承蒙陛下知遇之恩,民縱萬死,亦不足以報陛下恩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