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道理:哪怕兒子不打算弄死身為右賢王的叔叔,右賢王也未必願意將命運交到別人的手中。
“稽粥。”
悠然一聲傳喚,將中年人呼喚到了身邊,冒頓便由中年人扶著,坐回了帳中的臥榻之上。
長出一口氣,勉強壓制住幾欲扭曲的表情,冒頓語氣中已滿是蕭瑟。
“韓王,頓見過了。”
“那個訊息,不是韓王傳到漢人手中的。”
下意識舉起面前的骨質茶碗,冒頓終究是沒有喝下去。
“現在的傳言,也未必不是真的;大匈奴內部,或許真的有人為漢人皇帝通風報信。”
“這件事,必須要查清楚!”
“否則今後,大匈奴還要在這條毒蛇身上吃虧···”
氣喘吁吁地做下交代,冒頓便費力的側躺下來,緩緩閉上了眼睛。
“將那四個萬騎召回來吧。”
“右賢王到龍城之後,頓親自跟右賢王說。”
看著父親蕭瑟的面龐,稽粥滿是傷感的在臥榻邊蹲了下來,目光中滿是坦然。
“撐犁孤塗放心,只要叔叔沒有禍亂之意,稽粥便不會容不下叔叔。”
聞言,冒頓費力的睜開沉重的眼皮,凝望著稽粥的眼眸深處,終是露出一絲微不可見的笑容。
“頓信稽粥。”
言罷,冒頓再度合上已有些聳拉的眼皮。
“讓須卜呼各告訴長城內的使團:佯裝出一副頓確實即將死去的模樣,無論漢皇帝說什麼,都不要做出太大反應。”
稽粥聞言頓時一愣,詫異片刻,面上便湧現出一片瞭然:“您的意志。”
順著稽粥退去時被掀開的氈簾,冒頓看向帳外的幾縷青草,目光中迸發出無窮的銳氣。
“漢人小皇帝,可膽敢確信頓果真即將逝去?”
“呵呵呵呵呵呵···”
·
·
·
PS:1.四個萬騎,為什麼是三萬餘人呢?
這是因為匈奴的軍事編制之‘萬騎’,並非是一萬個騎兵的意思,而是象徵意義的‘大叢集’,‘萬’只是廣泛意義上形容‘多’而已。
正常情況下,匈奴別部,即被征服後作為跑回使用的部族軍隊,一個萬騎滿編為四千人;而白羊、折蘭等單于庭高度信任,但本質上也並非單于本部的部族軍隊,一個萬騎滿編為六千人。
只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這四者,被稱為匈奴‘四大國’,屬於單于庭本部,或者說匈奴本部的萬騎,一個萬騎滿編為八千人。
即便是直屬於單于的單于庭軍隊,也不會有萬騎具備‘一萬人’的編制,最高只有八千。
而稽粥作為冒頓時期的匈奴左賢王,便具備匈奴軍制當中規格最高的編制:八千人為滿編萬騎,這樣一來,四個萬騎便是三萬二千人。
2.關於匈奴部族與漢室邊界的走私貿易,基本在所有涉及西漢的史冊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寫;而匈奴單于庭,乃至於單于本人對漢匈走私貿易的態度,有一件事可以作為重要佐證:馬邑之謀。
馬邑之謀中,漢室商人聶壹以一個‘賤業商賈’的身份,居然引來身為匈奴單于的軍臣輕率大軍十萬至馬邑,甚至差一點被包圍在武州塞內,光從此事便足以看出,匈奴高層對漢匈之間得走私貿易,是十分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