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府售糧於東市期間,劉弘出於前世從影視劇中學來的‘官場之術’,也出於對自己的舉措‘審查’的目的,簡略掃了一眼少府的賬簿。
當時的狀況,可謂慘不忍睹來形容!
——劉弘至死都忘不了,那本比之流水賬還不如的賬本,居然是出自於漢室,與財務關係最深的少府!
——某年某月某日,售糧多少多少石,得錢多少多少···
整本賬簿,統統是這種流水賬!
當劉弘問及:少府今有糧幾許,錢幾何,其餘物資各多少的時候,少府官員在劉弘目瞪口呆之下,說下了一句讓人匪夷所思的話:陛下稍等片刻,臣這就去數···
數!
現數!
對庫存,少府官員連大概的估算都沒有!
這種情況,有人把少府搬空一半,劉弘都察覺不了!
就更別提丞相府掌控下的國庫,以及其他各屬衙的財務部門了,根本就是篩子!
劉弘滿是驚疑的將那份由原少府監記錄,並被老太監王忠從少府偷出來的“賬本“重新翻出來,仔細檢視過後,發現就連那份賬本,也是以流水賬記錄的!
某某侯拿走了多少金,多少銅錢,亦或是武器財務,都是一條條陳列,完全沒有匯總。
從這樣的賬目,要想知道支出,收入等匯總,就得按賬本所記錄的,一條條現算。。。
在這個沒有計算器,也沒有算盤的時代,這種運算的工作量,兼職跟運算蘑菇的放射方程式差不多。
到了此時,劉弘才明白,地方收上來的錢稅,為什麼要大費周折的用“儲錢罐“封存,並用地方主、副官用印,雙重保險,來保證錢稅的安全——因為具體收上來多少錢,不止中央不知道,很有可能,負責收稅的地方官也同樣不清楚!
無論是處於提高工作效率,或是避免財務漏洞的考慮,劉弘都必須改變這種狀況;而少府新換了個主官的現在,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時機。
想到這裡,劉弘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鎖定在了張蒼身上。
——別說官場了,如今漢室天下,要說有誰能做成劉弘想要的“政務數字化“,張蒼無疑當仁不讓!
無論是在先秦擔任過圖書管理員的經歷,亦或是“荀子門徒“的身份,都掩蓋不了張蒼的斜槓身份——人家是個數學家!
在民間,一卷普通的九章算術手抄版,頂多值百金,待以後劉弘弄出紙和印刷術,批發學術,其價格更將大跌。
但若是張蒼註釋版本的九章算術,至少價值千金!
還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