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犯蠢,不對付的人當然會樂見其成;即便是劉弘地班底,也會礙於劉弘地顏面而不敢明說。
漢室數千萬人中,唯王陵一人,能憑藉其‘帝師’的身份,旁敲側擊提這麼一句‘此事應該可能也許不是很好’。
在這個沒有資訊網路的時代,中央政策,從來不可能被官員百分百執行!
即便是朝堂三讀透過,百官無一反對的政策,出了函谷關能被執行七成,就足以讓劉弘屁顛顛跑到高廟,對劉邦的衣冠吹噓自己的文治武功了!
若非如此,後世的王安石變法,也不會成為壓倒北宋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真正成熟的掌權者,在頒佈一份政策的時候,不單單要考慮這個政策所帶來的利弊;反而應該首先考慮到:這個政策在官員手裡,能玩出什麼花樣!
王安石變法,難道不夠好?
事實恰恰相反,王安石變法的本意,其實十分先進!
青苗法提出,農閒時分,百姓青黃不接,無以為繼的時候,可以從官府借貸款、糧,來應付生活;半年收利息二到三分,分別在夏、秋與農稅一同歸還即可。
保馬法更是直指軍隊騎兵奇缺的問題,提出鼓勵百姓養馬,由官府租馬與百姓,按月交‘租息即可’。
如果執行得當,王安石變法中,光是這兩部分,都足以扭轉北宋積貧累弱的局面;甚至有朝一日提兵北上,恢復秦皇漢武時的榮光也未可知!
可如此先進、合理,幾乎與近代‘銀行貸款’相媲美的王安石變法,最終反而讓北宋最後一絲氣數被葬送,北虜入關,神州大陸遍地胡腥···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呢?
答案就是:王安石只考慮了政策的優劣,卻並沒有考慮到:自己苦思冥想而出的救國之策,究竟會被負責執行的官吏演魔改成什麼樣子!
——青苗法發行,原本寄希望於活不下去的百姓賣兒賣女、賣田賣宅,從而獲得奴隸、田地的地方豪強如喪考妣,旋即與地方官府狼狽為奸,將青苗法的自願原則魔改成了強制攤派:每年農閒,農民必須從官府借貸!
這使得原本不用借貸、借糧,還有脫離貧困線的百姓礙於官府威權,不得不從官府‘借’回銀錢、糧食,放在家裡吃半年灰,甚至花費不小的儲存成本,然後在半年之後加上利息,原封不動還給官府。
保馬法自也逃不過強制攤牌——地方官府不止強制要求百姓從官府借馬,還必須按照指標,每年還官府租息。
比如說:馬養了兩年,生個馬駒應該的吧?
什麼?
沒生?
肯定是爾等刁民私藏了,每兩年送一匹馬駒到官府!
就這樣,原本出於改善百姓生活而設立的青苗法,以及為了增加戰馬養殖量的保馬法,徹底壓死了本就疲憊不堪的北宋百姓。
毫無意外,王安石變法廢黜幾十年後,北宋便宣告滅亡——即便金兵未曾攻破北宋都城,活不下的底層百姓,也早晚會揭竿而起,推翻‘暴宋’。
·
·
·
PS:感謝書友:和碩理密親王的20000點幣打賞,特此加更一章,再次感謝。
不出意外,本書將於十月九號中午12:00上架,暴更十更酬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支援,屆時希望大家可以捧個場,佐吏謹謝之(手動拱手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