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九年冬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在一場大雪,以及一則勁爆的訊息中落下帷幕——故御史大夫平陽侯曹窋,留告罪書一封,遂於府中吞金自盡!
曹窋那封告罪書中,對弟弟曹巖的所作所為,絲毫沒有撇清關係的意思,而是將罪責盡數攬到了自己頭上——還是那句話:長兄如父,教弟不嚴,皆吾之罪!
訊息傳出,朝堂振動,長安震驚!
次日一大早,即元月初一,長安城便如劇院般,上演了一幕幕令人瞠目結舌的好戲。
——奉常領宗正事劉不疑,吞金自殺,被太醫救回!
——少府留侯張不疑,坐受金,免官回鄉!
——內史屬官中郎將,坐瀆職,流千里!
——廷尉汾陰侯周開方,坐瀆職,免官奪爵,後捐金得以留爵!
一系列單個拿出來,都足以震驚朝野的人事變動,在元月初一這天同時爆出來,著實讓長安百姓吃瓜吃了個飽。
終於,在午後,從未央宮內的詔獄傳出訊息:故郎中令曹巖,於詔獄之中畏罪自盡;到了這時,這一系列變動的內因,才在關中流傳開來。
——郎中令曹巖,劍刺高廟牆垣!
訊息傳出,不知有多少遊俠地痞捶胸頓足,惱怒於曹巖那麼輕鬆地就自盡。
緊接著,長安南闕的安門便湧入軍卒數千人,將高廟以及長樂、未央兩宮圍了個水洩不通;宿衛未央的北軍將士,也被一道詔書調去配合內史衙門,捉拿此次高廟牆恆受損事件的牽連者。
一個時辰之內,就有數十名千石到兩千石的官員落馬,被北軍士卒連踢帶推的押入內史大牢。
朝中百官,更被這一日之內發生的事嚇了個半死,終於在第二日清晨聯名上書,勸劉弘‘暫息雷霆之怒’‘以大局為重’。
曲逆候陳平的名字,更是出現在那封聯名書的最上方——作為丞相,陳平即便再不情願,也要出面‘勸勸’劉弘了。
但無論劉弘‘息怒’與否,現實都毋庸置疑:高廟之事,被徹底踢爆了。
※※※※※※※※※※
丞相府中,陳平、周勃以及灌嬰三人圍坐於一張案几之前,面色都不怎麼好看。
在高廟之事發生當天下午,陳平便收到宮內發出的一紙詔書——安陵杜氏為禍關中,擾亂民心,內史不能治,丞相不能罪;納丞相之議,傳飛狐軍入關中,助丞相肅清安陵杜氏等一干豪強惡紳!
要知道西漢的詔書,需要一式三份,一封交於丞相之手,一封留在石渠閣備案,另一份交給受詔人,才會具備法律效益。
小皇帝卻在飛狐軍到來之後,才把手續‘補全’,陳平心中,簡直跟被餵了一坨奧利給一樣難受。
再仔細看完那封詔書之後,饒是對此早有預測的陳平,捋著鬍鬚的手也是沒忍住,將頜下髯須拔了幾根下來!
——說飛狐軍是被調來對付關中豪強也就算了,居然還說這是丞相的提議···
全長安城誰不知道,陳平跟杜氏是兒女親家?
果不其然,陳平隨口一問,那侍郎便絲毫不猶豫的確定了陳平的猜想——這封詔書在送到陳平手上之前,已經率先貼到了長安每一個鄉縣的露布之上!
也就是說,在這個政局動亂的時間點,陳平不止要在暗地裡防備劉弘,明面上輔佐劉弘,甚至要在私底下,承受輿論對他個人道德的攻擊···
當天晚上,陳平就氣的多吃了兩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