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093章 被賊惦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093章 被賊惦記 (1 / 2)

第二類,便是舉薦。

祡官和舉薦,就是此時官員選拔的主要手段,以及官員人員最大的預備役來源。

相比起只需要交錢和政審的祡官,舉薦的門檻無疑要高很多。

其一約察舉,二曰徵辟。

西漢初的察舉,包括賢良方正,孝廉,飽讀經書之博士門徒這三種。

賢良方正,被舉薦者多為官員,偶有平民;舉薦賢良方正的詔書,普遍會帶有‘直言極諫’四字,亦有‘舉賢良方正,以正朕之不逮’的字樣。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賢良方正,普遍指敢於直諫,能救治時弊的俊傑。

這樣的人,在被足夠等級的高官,如郡守、郡尉等兩千石官員舉薦之後,會迎來皇帝的面談策文,需要針對國家的政治現狀,寫出一篇符合現實,並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文章,謂之:策論。

這就使得,任何妖魔鬼怪,都將在那份名為策論的答卷下現出原形:究竟是真有才華,還是草包一個。

如果有才華,皇帝自然會不吝重用;如果是個誇誇其談的草包,溫柔一點的皇帝會給個名譽博士的名義榮養起來,暴躁一點的,估計就要牽連舉薦人了。

這也是舉薦出身的官員人數奇少的原因——不舉薦相安無事,舉薦了還要擔心被怪罪,蒙上一層識人不明的汙點,多不值當?

不過,舉薦者若是確有奇才,對國家做出了貢獻,得到了皇帝的重用,那舉薦人也是能沾光的——且先不提作為被舉薦人,那個躍過龍門的小鯉魚會感恩戴德,謹記舉薦者的‘知遇之恩’,單是‘慧眼識英才’這一點,就能為舉薦人撈取足夠的名望了。

所以,當遇到確實有才華,優秀到不舉薦心裡都覺得虧的賢良之士,高層官員也依舊會大氣的站出來,以名義作保,向皇帝舉薦這個人才。

西漢最著名的兩位賢良方正,就是舉薦制度的獲益者;其策論不僅直指國家之弊政,解決了國家潛在的或迫切面對的問題,個人名望與策論還流傳於後世,廣為人知。

——漢文帝梁王太傅賈誼的《過秦論》,以及漢文帝太子家令,景帝御史大夫晁錯的《貴粟論》。

這樣的人才,別說是平民百姓了,即便是將全天下的百姓都算在內,每五十年能出一個,便是王朝之大幸!

對於劉弘而言,也只能用可遇而不可求來形容。

孝廉,則相對簡單了:賢名遠播,以德行入仕為官。

這樣的官員,看似要求不高:不需要識文斷字,也不需要有什麼手段、能力,只要夠孝順,就可以被舉薦。

但是,其標準也是高的嚇人——孝廉者,孝名揚於周邊五郡,聞名於廟堂者當之!

也就是說,要想被舉薦為孝廉,就要讓孝順的名氣傳播到周邊一圈的郡,並讓超堂內的某人聽到:某某郡有某某人,做了這樣一件事,當真純孝。

在沒有電子網路的西元前,這樣的人出現的頻率,根本不比‘國士’級別的賢良方正高多少。

只有最後一種看上去沒多少能力,只能藉著父祖餘蔭被舉薦的‘博士子弟’,才是此時最大的官員人選來源。

這類人群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極具理想化,理論化;並不關心怎麼樣才能提高糧產,提高百姓生活質量,而是整日手不釋卷,自怨自愛的指點江山,連如何開一里水渠都不懂,就認為自己可以帶領天下走向盛世的文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