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這個訊息,無數人家對著未央宮三叩九拜,表達著自己僅有的感恩。
更是有不少純善的百姓,或以泥巴揉捏,或僱木匠削刻,做出了一個個或簡陋、或精緻的‘當今聖上’塑相,嚴格交代家人要早晚叩拜,為劉弘祈福。
※※※※※※※※※※
漢高廟,位於漢長安城最南,自安門入長安,看到的第一個建築便是高廟。
在歷史上,景帝登基之初,內史晁錯力主削藩,得到了景帝劉啟的大力支援;而時任丞相的故安侯申屠嘉卻堅決反對,並因此與晁錯結下了仇恨。
但在景帝在晁錯背後撐腰的情況下,身為丞相的申屠嘉卻根本奈何不得晁錯——區區九卿。
最終,申屠嘉只能以‘內史私損高廟牆恆’來攻擊晁錯,試圖以此阻止削藩大計。
殊不知,晁錯在劉邦的高廟上挖出的那個洞,是景帝對他完全失去耐心的結果——一個圈套。
在景帝劉啟的操縱下,此事最終不了了之,申屠嘉也終於遂劉啟的心願,在不久後鬱結而死。
而現在,劉弘便安然跪坐於筵席之上,微抬起頭,看著眼前的‘太祖皇帝衣冠’。
在北闕當著長安百姓的面,下達了‘開少府糧’的命令後,劉弘整個下午都待在藁街,親自盯著售糧之事。
情況很不錯,起碼劉弘沒有發現明顯是勳貴大臣、亦或是豪商富戶,前來大肆掃貨的跡象。
由於劉弘‘親力親為’,長安百姓對於劉弘‘憑籍購糧,戶不逾五石’的要求也沒有絲毫牴觸,每家乖乖買了最多五石粟米之後,便對劉弘遙一叩拜,然後眉開眼笑的背上米袋回了家。
期間更是不時有德高望重之老者,老淚縱橫的來到劉弘身邊,對劉弘一陣歌功頌德,就差沒把劉弘抬得比太祖劉邦更高了!
劉弘自是連成不敢,滿臉揪心的交代老人家保重身體,並下令:凡家中有年七十以上之老人供養者,可多購糧一石!
少府存糧即將售罄時,劉弘更是藉著一句‘取宮內糧’,賺足了民心名望!
——再也沒有比那句話,更能證明劉弘‘將自己的飯讓給百姓吃’的舉措了。
作為此案的‘苦主’,田氏也在安葬了家中兩位亡者之後,取來了家中的存糧,以‘謹獻微薄之力,以助陛下’的名義,光明正大的白送給了劉弘。
劉弘自是從善如流,接受了田氏的‘愛國之心’,然後將田氏奉上的那‘區區’十萬石粟米也一同賣給了長安百姓。
如此一來,不過半日之內,起碼九成九的長安百姓家中,都有了至少三到五石的粟米。
即便是以每家十口人計算,這些米糧,也足夠應付個十天半個月。
就是苦了劉弘···
大約夕時之前,劉弘便再次登上了北闕,淚流滿面的對宮牆告罪,口稱‘朕誠有罪,當沐浴齋戒,思過於高廟’,然後在哭的稀里嘩啦的百姓面前,堂而皇之的跑到了太廟裡,躲了起來。
——再回宮,太危險了···
劉弘擔心今日之事,會讓陳平周勃徹底下定決心,拼著名聲不要,殺進宮裡讓劉弘被水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