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秦雲當接盤俠之後——
水木文化並沒有第一時間對外宣佈這個訊息。
畢竟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爭議才剛剛結束,這時候再起波折不太好,所以此事僅限於洛陽和水木文化的幾個高層知道,鄭半秋也知道,不過鄭半秋這種德高望重的人物肯定不會到處大嘴巴。
項韜對洛陽放手《明朝那些事兒》感到不解。
不過花七在早會上的一番解釋,卻讓項韜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老闆正忙於創作《射鵰英雄傳》的第二部,自然沒那麼多時間寫《明朝那些事兒》,而且《明朝那些事兒》雖然很可能達到暢銷標準,但終究是小眾文學,無法成為真正的現象級,目前上市兩週時間也才賣了三千多萬冊而已,老闆若是寫武俠的話,首日就有可能賣出三千萬以上的銷量,而且版權衍生價值要更大!”
的確,《明朝那些事兒》很火。
但歷史,在龍國的確屬於小眾型別,從沒有歷史類作家達到暢銷標準,就是最好的證明。
前文提到過,龍國的“暢銷”二字,含金量可不是前世那些所謂的暢銷作品能比的,前世地球的那些作品只要稍微火一點就敢稱暢銷作家了,但在龍國,暢銷的最低標準,是作品的單月銷量破五千萬!
沒這個成績根本沒資格被稱為暢銷作家!
所以龍國目前的暢銷作家,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而在暢銷的標準之上,還有一個級別,這個級別叫做現象級!
現象級的最低標準,是作品單月銷量破億,這個桎梏可不是誰都能打破的,就算強如洛陽,目前也只有《射鵰英雄傳》與《三體》這兩部超級大作打破桎梏成就現象級。
洛陽很清楚其中的難度。
為什麼當初《三體》能成就現象級?
其中固然有《三體》本身質量夠好的原因,但除了質量以外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在全國都在流傳“科幻已死論”的時候,《三體》橫空出世了,它凌駕於龍國其他科幻的質量,讓很多讀者意識到龍國的科幻並沒有徹底死去,《三體》這本書,一定意義上已經代表了龍國科幻的一線生機,它甚至激發了一些讀者的愛國熱情,這樣的情況下《三體》的銷量自然是瞬間爆炸,成為了現象級作品!
科幻不能夠就此消亡!
所以大家都願意支援《三體》!
這是當時《三體》熱銷背後,除了質量以外的因素,這個因素給《三體》加持了多少銷量誰也說不準,但可以確定的是,沒有這個因素的話,《三體》光憑著質量肯定不可能爆的那麼誇張。
接著讓我們再來看《射鵰英雄傳》。
這本書同樣打破了桎梏,成就現象級的奇蹟。
這也是洛陽人生的第二部現象級作品,質量不用多說,但質量以外的因素同樣佔據了很大的因素。
因為當時的洛陽裹挾著諾貝爾文學獎的威勢,同時還有失蹤一年後重新歸來的噱頭,這二者疊加起來引爆了讀者的期待感,所以才能夠讓《射鵰英雄傳》順理成章的成就現象級!
沒有這兩個因素,《射鵰英雄傳》未必不能成就現象級。
但是肯定會失色不少,畢竟這兩個因素,都太過重要了,重要到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