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感撲面而來。
陸時輕笑,
“蒙森教授筆下的羅馬是分裂的,我想,這跟他善於描寫戰爭場面有關。”
羅蘭點頭道:“《羅馬史》最精彩的兩部分,分別是漢尼拔戰爭時期和凱撒時期,著於兵事筆墨極多。但‘分裂’一說從何而來?”
陸時回答:“漢尼拔戰爭,就以第二次布匿戰爭為例,現在普遍認為的英雄是誰?”
羅蘭:“大西庇阿?”
龐加萊:“馬塞盧斯?”
兩人說了兩個名字。
陸時“嗯”了聲,肯定地說:“他們都是。而且,蒙森也很客觀地進行了表述。從這一點不難看出,他是讚揚羅馬元老院的,他筆下的羅馬人民充滿激情和活力。”
“啊這……”
羅蘭反應過來,
“這麼說來,蒙森教授寫第五卷的時候,畫風一轉,開始誇讚凱撒、詆譭元老院,有些奇怪啊……”
從人民史觀到英雄史觀,
態度變化非常大。
也難怪歷史學界對《羅馬史》存在兩種觀點:
一、羅馬人民和元老院的奮鬥史;
二、凱撒傳記。
羅蘭倒吸了一口涼氣,
“陸教授,伱難道覺得是抄……嘶……”
陸時白了他一眼,
“那怎麼可能!?”
羅蘭尷尬,
“我剛才什麼也沒說。你們什麼也沒聽見。”
龐加萊插話進來:“史學觀點驟變有兩種可能。其一,《羅馬史》共分五卷,從1854年寫到1885年……三十多年,什麼事情是不能變的?”
羅蘭問:“其二呢?”
龐加萊解釋:“第二種可能是個人喜惡。坦白講,我讀第五卷時,感覺蒙森教授對凱撒抱著極深的感情。而且我相信,但凡讀過那些文字的,應該都會有和我一樣的想法。”
“……”
“……”
“……”
車廂內陷入沉默。
外面傳來輕響,是馬蹄踩在地面上發出的聲音,於空寂中迴盪。
羅蘭嘆氣,
“個人喜惡?這樣寫作還能保持客觀嗎?”
龐加萊聳聳肩,
“不能。”
說完,他看向陸時,投去詢問的目光。
但陸時只是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