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編寫也不是不行。
但是呢,導致的最大的問題在於,全憑著程式設計來實現,其實中間帶來的消耗很大。
如果有顯示卡的話,相當於很多核心功能就寫在顯示卡上面了,跑的時候簡單直接有效,而現在就是每次都要特地拿一部分程式處理和計算,增加了額外的成本。
舉個例子:
明明1+1=2的簡單東西,到這裡卻變成了需要先定義什麼是1,什麼是加,什麼是2,然後再透過這一系列的證明1是1,2是2,最後才能得出1+1=2的結果。
歷史上很多硬體的誕生,其實都是為了簡化程式開銷得來的。
但是,沒有這個硬體的話,執行效率是真的低得可怕。
所以赤西健他們光是稍微在紙面上計算了一下,就發現以他們的水平,即使能做出《邊境》這個遊戲來,估計電腦也跑不動。
“開銷太大了,程式執行效率很慢,我估計會卡到死。”
赤西健說,“這樣的遊戲根本玩不了。”
“唔……”
青智源眉頭狠狠皺了皺。
他前世也是一名程式猿,也開發過引擎,自然知道赤西健說的都是真的。
有些時候,不是你的能力不夠,而是現在世界的水平還沒跟上。
可惡啊可惡。
現在電腦端其實已經有顯示卡這個東西了,只不過都是2D的,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3D顯示卡。
畢竟也沒有多少3D遊戲。
在這個2D統治的年代,ATI和老黃還只是個毛頭小子,業界真正的巨人是Trident和S3。
S3的去年年底釋出的Trio64V+(S3 765)這塊2D顯示卡,已經做到了2D的頂配。
這塊神奇的2D顯示卡,能夠支援1024×768的解析度,並且在低解析度下支援最高32Bit真彩色。
它在顯示卡歷史上與3dfx的Voodoo卡並稱為90年代顯示晶片的巨擎,可見其地位之尊崇。
可是,這個世界需要3D顯示卡!
……
青智源的第一反應是——
我們具備設計和開發3D顯示卡的能力嗎?
有可能!
至少千川弘一在跟索尼進修的這段時間當中,沒少接觸到3D圖形處理器的研發內容,霓虹作為晶片設計大國,是具備這個能力的。
但是,在製作3D顯示卡之前,又有一個很大的障礙要跨過去——
英特爾以及微軟。
X86指令集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門檻。
顯示卡要裝載到電腦上面,這就需要使用統一的PCI介面。
PCI標準,特麼的是英特爾制定的。
然後就是微軟。
除非你不用微軟的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