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脊背,是通背纏絲,上牽雙肩兩臂,形同龍盤,上下一合就成了完整的“龍盤虎踞”,降龍伏虎的勢子,再猛的一用勁發力,頓時連通內外,上下一體。表面上是**拳的炮拳,其實卻是以炮拳打底施展出來的一招**雲手。
兩人手臂才一碰到一起,隨即化剛為柔,纏絲吐勁,順逆合發,自然而然先卸後纏,一動皆動,一發不可收拾!
是以,一拳硬拼之下,蘇明秋雖然吃力不小,但相比之下,唐艾爾自身卻更加的慘烈十倍。不但肘尖一空,鬱悶的幾乎吐血,更有甚者他的肘尖向下一沉,只被蘇明秋反手迴環一抹,登時就發出了一聲清脆的骨裂聲。
這一刻!
他分明看到了,自己的這條胳膊上,汗毛扭曲,筋肉絞纏,以至於肌肉和下面的骨骼關節都被帶動著,劇烈旋轉起來。
咔嚓一響,頓時整條衣袖莫名撕裂。大片大片的面板,迅速的充血,膨脹,在他的這條手臂的表面上凸出連成一條又一條的青黑色隆起?他身上穿的衣服是軍中質量最好的作戰服,堅韌透氣,彈性十足,但現在之輩王越的掌心輕輕在肘尖上託了一下,抹了一下,便頓時撕裂成一條一條的破布,連同整條手臂都被猛烈的絞動,一下就傷了筋骨和氣血。
唐艾爾是真正的格鬥高手,又精通扶桑的柔術,可謂兼修東西,內外雙修,人雖看著不甚強壯,可實際上卻是練肉練皮,筋骨堅韌的如同公牛。平時不發力,還看不出來什麼,但一用勁,頓時肌肉充血,立刻膨脹,別說是徒手攻擊,就是用雞蛋粗的大鐵棍來砸,也不會讓他受到半點傷害。
但可惜的是,蘇明秋的**雲手,纏拳發力,也實在是可怕到了極點,一拳擊出,連消帶打,就好像是通了電的絞肉機一樣,唐艾爾的手臂只被他一絞,立刻就是傷筋動骨。任何抵抗都是無效的。
這樣的功夫,簡直是神乎其神,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之外。
最上乘的**拳,剛柔相濟,乃是蘇家歷代以來的不傳之秘,剛到極處,拳如炮發,沛然莫御,中者無不觸手即飛,難有例外。
而剛到極處就是柔。**拳陰柔起來便也是蘇明秋剛剛用出來的這一手纏拳發力的雲手功夫。化百鍊鋼為繞指柔!
在這一點上講,王越的**拳走的雖然是極致的剛猛,但現在也漸漸摸到了幾分柔勁兒的道理和門道。相比之下,蘇明秋在這條路上走的卻更遠,哪怕體力不如王越,可拳法的境界卻遠在他之上。
蘇家的拳雖然是戰陣廝殺之術,是槍拳,但很多的勁兒都是在融入了老母宮嫡傳的練氣術後,慢慢的琢磨和演化出來的,所以這一路打法兇狠直接,發力剛猛幹脆的拳法,才會漸漸變成內家拳中的一門單傳。而不是,一剛到底,以外家傳世。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蘇家人練拳,按部就班的練法其實是應該從站槍樁入手的。因為大槍的杆子都是軟的,不像從前的馬槊是硬的,杆子一軟,就平添了幾分韌性,用起來就和內家拳的拳理如出一轍。所以,三年大槍樁,聽力辨力,站的好了就頂上旁人十年的功夫,再練起拳來,當然就會一通百通,一順百順。
可王越不這麼練,原因就在於他是帶藝投師。
當時他的身體素質,十幾倍於常人,本身就是個高手,再要練**拳,就只能從站樁開始。大槍樁練得是個細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想出功夫就得剎得下心來,王越當時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所以不適用這種方式。
如此一來,他的進步雖然一日千里,但也因此而缺少了基礎的累計。功夫越高,就越會覺得基礎的重要,是以這段時間以來,王越除了練習陰符七術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蘇雨晴練拳,為的就是補上自己的這塊短板。
而他到現在,事實上也不過是剛剛接觸到纏拳發力而已。距離**拳中繞指柔勁的雲手功夫,還差的很遠。
蘇明秋的雲手,纏拳勁是基礎,不把這個勁練到周身是勁,裡外均纏的地步,也不可能用得出來。龍盤虎踞是勢,降龍伏虎是根,如果功夫不到家,強行催動這個勁兒,那麼人的身體就會吃不住力,脊椎和腰胯一下就會扭傷。
如果再嚴重點,傷到了裡面的骨髓,那人就算是徹底廢了。
“你這是什麼功夫?”
唐艾爾一肘尖頂在蘇明秋的手腕上,緊跟著就看到蘇明秋的手臂蛇一樣的一轉一盤,反手託在自己的肘尖上,然後咔嚓一響,頓時痛入骨髓。眨眼間衣袖破裂,筋骨扭曲,一整條胳膊都太不起來,這才知道自己這條手臂上的肌肉,韌帶,乃至於裡面的骨頭和關節,都在這一刻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以他的體力,居然連抵擋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唐艾爾大驚失色,連忙大叫一聲,向後就退!!!
他的胳膊,皮肉堅實,早就練得堅韌無比,平常時候就算被人拿住了關節要害,以反關節技巧擒拿,都奈他不得。
而且,他還精通柔術,合氣催發,筋骨的柔韌性以及拉伸程度都遠超常人,卸力的功夫也十分了得。
但是如今,偏偏一個蘇明秋,只是伸手一託他的肘尖,然後在小臂上抹了一下,他的這條胳膊就幾乎徹底被廢掉了。情急之下,也怪不得像他這種見多了大場面的人物,也要為之驚慌失措了。
另外,他心裡也弄不明白,問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兼修東西,練習格鬥二三十年,如今早已是功成名就之輩,即便在外面的格鬥界名聲不顯,但在漢諾威家卻是深受重視,數年間死在他手下的高手,只是格鬥大師,就不下於十人之多。而且,他在扶桑學藝時,對於唐國的武術也知之甚多,也明白蘇明秋練得應該就是唐國的內家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