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第五百七十二章龍盤虎踞的勢子
蘇明秋的拳法出神入化,已經到了剛柔轉換,存乎一心的地步,是以這一拳打出去雖然看似是無堅不摧的炮拳,觸物即炸,但實際上發力時卻虛實相生,育柔於剛,用的乃是**拳中的炮打虛空勁,在狀似剛猛的一塌糊塗的表象下,隱藏的其實是一股子“化百鍊鋼為繞指柔”的柔力。
所以,這一記硬拼之下,兩人的筋肉碰撞在一起,發出來的聲音卻如擊敗革一般,唐艾爾的肘尖上挑下壓,尖銳的就像是一個真正的槍頭一樣,充滿了鋒利的味道。
但是,蘇明秋的拳頭和手臂上的筋肉,卻在這碰撞的一瞬間,突然軟化扭曲,不但肌肉又松又軟,而且包住骨骼和關節,一受到外力擠壓立刻就開始錯動如蛇,變得柔若無骨。
這一剎那間,兩人的拳頭手臂碰撞在一起,唐艾爾雖然擊中了蘇明秋的手腕關節,可結果卻和他之前想象的完全大相徑庭。蘇明秋的小臂居然毫不受力,任憑他洞察虛實,發力尖銳,但到頭來一肘尖頂上去卻好似用盡全力打在了一片虛空裡。
空蕩蕩,輕飄飄,彷彿泥牛入海!對方的手腕明明就在眼前,可偏偏就形同虛幻,好像鏡花水月,雖然看得見,但卻始終與自己之間隔了一層無形的屏障,想碰就是碰不到。那種感覺簡直鬱悶的叫人心裡發堵,難受的幾乎吐血!
可事實上,蘇明秋對上他這一招,也是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本事的。因為唐艾爾的功夫,即便是放在國內也是一等一的大拳師,且他還精通柔術,打法兇狠,困獸猶鬥之下,就算是蘇明秋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面對。
更何況,蘇明秋現在的體力消耗也實在是有些大了,對上唐艾爾這樣的人物,雖然還不至於輸,但要是稍不留神,卻也很可能就會被他跑了。
而那樣的一種結果,顯然也是蘇明秋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這一拳相交之下,他也是手段盡出,打定了主意不給對方留下一點兒活命的機會。
但唐艾爾就是唐艾爾,一肘撞來的力道卻仍舊是不可小覷。
蘇明秋炮拳空發,在雙方碰觸的一瞬間,突然化剛為柔,如同結了冰的湖面瞬間融化成萬頃碧波,唐艾爾一肘尖點在他的手腕上,雖然感覺毫不受力,但對於蘇明秋自己而言,實際上卻也不是那麼好受的。
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的卸力功夫,雖然用的是巧勁和柔勁,但真想要卸掉對方的千斤大力,前提是你也得有千斤的力量。因為在拳法中,所謂的“以柔克剛”其實從來就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以弱勝強”!力量這東西,強就是強,弱就是弱,沒有足夠力量的技巧,就像是建在沙灘上的高樓,看著讓人目眩神迷,實則一陣風吹過,很可能就會牆倒屋塌了。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以柔克剛”,在拳法裡其實指的是類似於物性一樣的道理。就好比扔石頭到水潭裡,除非是你一座山壓下來,不然再大的石頭也只能是激起一陣浪花而已,然後該是風平浪靜還是風平浪靜。
剛柔之間的碰撞,就像是水和石頭,至於到底誰剋制誰,看的也只是到底是水多還是石頭大而已。水多了,自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石頭足夠大了,同樣也能泰山壓頂,無欲則剛。
是以,兩人這一碰撞在一起,唐艾爾固然是感到胸中發悶,難受的幾乎當場吐血,但蘇明秋手臂連顫之下,卻也忍不住渾身一震,隨後腰胯一扭,力道如山洪暴發,一路傾瀉到腳下,啪啪兩聲,頓時就將他腳下的那一雙千層底的圓口布鞋給撐得裂開了。
這就是武術中卸力的具體運用。就好像是打拳一樣,高手出拳整合全身的力量,由分散到集中,所以無堅不摧,而卸力則是這樣一個完全相反的過程,將對方施加在自己身上的那股集中的力,一瞬間分散,再經由特殊的方式排出體外。
就好像雷雨天,高樓大廈上的避雷針。閃電雖然可怕,但有了避雷針卻可以將龐大的電流瞬間匯入地下,使巨大的傷害分分鐘化解在無形之中。
不過,人體到底不是避雷針和導線,施加在身上的力量也不可能完全被卸掉。蘇明秋站著不動,捱了唐艾爾這一肘,腳下的布鞋一下裂開,連帶著整個身子也向下一矮,地面上泥土翻湧,瞬間埋過他的腳踝。隨後,砰的一震,他腳下的地面登時炸出兩個大坑。
由此可見,唐艾爾這一下肘擊,爆發出來的力量,究竟是該有多麼的猛烈了!
但可惜的是,這一下炮打虛空,蘇明秋不光是卸力,而且在卸力的同時還用上了“背”,脊背連肩,出手時先肩背內裹,然後才重新放了出去。以**拳中的纏拳發力,上行於脊背之間,“通背纏絲”配合腰胯同時發力,一碰之下,先卸後纏。
“纏拳勁”是以腰脊的轉動,胸腹間的摺疊運化,來帶動和貫穿上下四肢的旋轉發力,從而達到周身一家整體上的螺旋纏絲。上肢兩臂如“麻花”旋擰,下肢兩腿似“螺絲”擰鑽,但裡纏外裹卻都要以身軀的纏繞位置中心。一發力就好像是春蠶吐絲,絲絲縷縷,最後全都凝結成一股繩兒。
而拳經有云:“三節發力螺旋勁,梢領中隨根節催。”
要練成這種勁兒,也十分考驗人的心力,發力時要以心意為本,表現在下肢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軀幹是旋腰轉脊,表現在上肢是旋腕轉膀。而後還要延伸到手臂,順纏時掌心由內往外翻,內含崩勁,逆纏時掌心由外往內翻,內含含捋勁。
所以練起來,心意不純的人,根本也無法整合四肢和身體的內外,自然也就無法纏繞周身,用以傷敵。
況且,蘇家的**拳多直行直進,本來就是脫胎於戰場上的打法,招式簡單少有花俏,發力短促,又快又急,乃是真正的實戰拳法,剛猛的一塌糊塗。但若是練到了上乘境界,從拳法中生出了柔勁,那用起來就如同是把無堅不摧的馬上大槊變成了梨花大槍,剛中可以有柔,柔中可以有剛,再和人交手時立刻就平添了無數的手段和變化。
而纏拳勁練到了後背上就是“通背纏絲”,整個脊背,筋肉纏繞,如同龍盤於柱上。練到這種地步的人,常常和人交手,手臂一擰一蓋,不管對手的拳力如何猛烈,只要被他沾到身上,立刻發力,粘哪打哪,稍微一不留神,輕則整個人重心不穩摔跌出去,重則當場就能絞斷骨骼,弄成殘廢。
並且,除此之外,內家拳中有秘傳,向來是將人的脊椎當做一條大龍,腰胯中間視同猛虎的。
蘇明秋這一發力,不但脊背渾圓吞吐,纏繞用勁,而且腰胯和腹部往下一伏,全都兜得溜圓。一個矮步樁,就伏了體內的這頭惡虎,重心下移,立成虎踞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