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開啟一看,很快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說是設計,其實就是一個簡略圖,簡單畫出一個輪廓,例如哪裡是內宅,哪裡是外堂,亭臺在哪裡,假山在哪裡,湖又設在哪裡,隱隱可以看出哪個風格,仔細的設計還沒有出來。
雖說看起來有些簡單,但可以看出,三個設計有明顯不同的風格,一種是江南園林式風種,一種是徽派建築,最後一種是晉式建築。
一夜之間畫出三種不同風格的設計,還是手繪,但走廊、亭臺樓閣、假山池塘清晰地表現在紙上,這已經很了不起。
鄭錦倫的性格應是讓客人提要求,然後挑選自己喜歡的大致風格,剩下就是他自由創作。
“這張不錯”鄭鵬猶豫了一下,很快選定江南園林風格的畫卷。
徽派建築有氣勢,晉派建築顯厚重,江南園林風格溫馨自然,鄭鵬注重舒適,首選就是園林風格。
聽鄭永陽透露,眼前這位鄭錦倫最擅長就是園林式風格。
“好,就它。”鄭錦倫倒也乾脆,連為什麼都不問就同意,一邊答應還一邊動手收畫卷。
在他心中,這個專案和鄭鵬有互動到此為止,到時鄭鵬只需要及時提供費用就行。
鄭鵬突然開口道:“鄭叔,你的設計不錯,不過我要提幾點小小的要求。”
“哦,你有什麼要求?”鄭錦倫開口問道。
作為僱主,鄭鵬自然有提要求的權利。
鄭鵬拿過畫卷,指著中央的地方說:“鄭叔,我希望把湖邊的亭建在湖中央。”
“可以”
現在一切還沒開建,鄭鵬是僱主,有要求很正常。
“花園希望以四季為主題,這樣四季都可以看到盛開的鮮花。”
“這個容易。”
“我要在西北角,也就是臨街靠湖的位置,修一座邀月樓,站在樓頂要看到整座元城。”
登高望遠,每個人都喜歡,家裡有一座可以眺望縣城的閣樓,這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鄭錦倫眼中一喜,對他來說鄭鵬越多要求,他就有機會做出滿意的作品。
“沒問題,不過修築一座三到五層、約八丈的樓閣,造價可不便宜。”鄭錦倫提醒道。
在繪圖前,鄭錦倫仔細看過面佈局和環境,元城只是一座小城,房子多是二層高,但是很多人家都種有樹木,要想眺望整個縣城,這座邀月樓的高度可不低。
古代沒有鋼筋水泥,像修築多層的高樓,絕大部分選用木材結構,因為磚石的粘合度不適合高層建築,而木材的榫卯結構可以承受足夠大的壓力,但這些工作需要很高技巧的工匠才能勝任,除了需要大量優質的木材,成本和難度也很高。
對勤勞聰明的華夏人民來說,就是沒有鋼筋水泥,修築高樓並不困難,遠在北魏時期,孝明帝熙平元年,也就是公元516年,北魏王朝開始在洛陽城大舉修建一個規模宏大且為洛陽千寺之冠的佛塔,該塔高九層,有四十九丈之多,塔身大約高136.71米,如果再加上塔剎,足有147米之高,可惜存世16年因雷擊起火倒下;武則天在位期間,修築高達294尺的明堂,約合88米高。
現在只是修築一座八丈的樓閣,只要錢到位,技術不是問題。
鄭鵬點點頭:“錢不是問題,對了,為了保持水質清澈,我想池塘用活水。”
“這裡離河近,可以修一條暗渠把河水引入,不難解決。”
鄭鵬提的條件越多,鄭錦倫的態度越軟,跟一開始強硬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為一個喜歡修宅子的鄭錦倫來說,他不是聽不進意見,而是不喜歡那些不懂裝懂的人在後面指手畫腳,或蠻橫打破設計的完整的和諧,聽到鄭鵬提出的條件很專業,他的態度也開始認真起來。
“我希望工期越短越好,最好在一年內完成,沒問題吧?”鄭鵬一臉期待地看著鄭錦倫。
“怎麼可能”鄭錦倫吃驚地說:“尋常的宅子也要一年半載,飛騰,你的宅子雖說只有三進三出,可要求可不小,宅子要起,水渠要修,閣樓要築,這些不僅耗費巨大,還很耗費時日,就以閣樓為例,就算你有門路,及時購入大量合適的木材,但是萬丈高樓也需要平地起,那些榫卯結構,不能差上一絲一毫,從打造到校對,需要化費大量的時間,像一些石雕、石板之類,需要因地制宜現場打造,這些需要很多時間,以我估計,三年能修成,已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