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僚部是一個南蠻的部落聯盟,由六大部落組成,分別是祝氏部落、寧氏部落、儂氏部落、黃氏部落、韋氏部落和周氏部落組成。這寧興和儂選分別是寧氏部落和儂氏部落的首領。
這次前來會盟,其實鳩僚部也並沒有全部出動,只是來了祝氏、寧氏和儂氏三個部落,其餘的黃氏、韋氏和周氏三個部落並沒有出兵。
南蠻八番九十三甸,又稱九十三洞,孟獲最初不過是三洞之主而已,寧興這些人也同樣是一洞之主。
寧興等人單獨拿出來,實力比以前的孟獲要差,但合起來,卻比孟獲要強上不少,從地位上來說,這些人都是平起平坐的。
之前孟獲藉著朵思大王的支援,成了南蠻王,寧興等人懾服於他的威勢,都以下屬自居。
眼下南蠻聯軍大軍已經煙消雲散,他們就沒太把孟獲這個蠻王看在眼裡了。這樣做的好處是擺明車馬,大家一切照舊,省得為爭權衝突了。
“我就料得如此!”孟獲冷笑道,“李翊那老小子現在想必正得意洋洋呢,覺得對付咱們這些殘兵敗將,不值得付出太多代價,他的心思恐怕全都放在東吳孫權身上了。這樣正好,那孫權老謀深算,又豈是個好相與的?他們自去爭奪,正方便我等重振旗鼓!”
寧興和儂選對了個眼色,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驚訝。以他們想來,此刻的孟獲應該是垂頭喪氣才對,至不濟也該是心中只有憤恨,像個輸紅眼的賭徒一般。怎麼也沒想到,孟獲的情緒竟然和大戰之前差不多。
看著孟獲不急不躁,從容淡定的樣子,二人心中湧起了無限的敬佩。
這敬佩針對的不是孟獲,而是徐茂公!他料得實在太準了,簡直是分毫不差!
料敵先機若此,還怕大事不成嗎?
………………
風吹起時,孟獲正在自己所居住的洞外的樹蔭下喝酒。
孟獲的心情不太好,想到鬱結處,他舉起陶製的大海碗,一仰脖,將碗中的酒一口氣灌進肚裡,就像是要用烈酒澆滅心中的不甘和憤怒一般。
只有曾經摸到輝煌邊緣的人,才對今天的結局無比的不甘心。孟獲敢肯定,自己絕對是有機會成就那番憧憬中輝煌的!
只可惜,李翊的出現,就像是橫亙在南蠻的千里的大雪山一樣,遠看總覺得有機會,越是接近,就越能體會到什麼叫做高山仰止,不可逾越。
偶爾一次戰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失去了洗刷恥辱的機會。
無量山那一仗敗得太慘了,慘的讓他完全看不到捲土重來,洗雪恥辱的希望。
坐困烏戈洞的這些天裡,每天一閉上眼睛,他就能看到那些戰死的袍澤,渾身冒著血。以某種鄙夷的目光看著他,鄙夷如此輕易地上了敵軍的當。而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從頭到尾完全被人牽著鼻子走!鄙夷他為了自己的不自量力,把這麼多的弟兄送進了死地。
焦慮、負疚、失望,各種各樣的情緒像數萬條毒蛇,一點點吞噬著他的身體和精神。
受到主將的影響,殘存的南蠻軍也都萎靡不振。他們同樣看不到生路在何方,同樣明白,敵軍之所以沒有攻城,不是因為畏懼,而是因為有十足的把握吃定了自己,所以好整以暇的等待最佳機會。
正是因為軍心如此,孟獲才一直沒有做突圍的打算。他知道衝不出去,敵人不會在正面阻截,只會利用強大的騎兵部隊尾隨追殺。以弟兄們現在的精神狀態,用不了太長時間,只需死傷一兩成人,大軍就會徹底崩潰。
儘管如此,孟獲還要履行主將的職責,在將士們面前表現得從容淡定,遊刃有餘,以安定軍心。
同時,他還要嚴密戒備!
對外,得防著唐軍,孟獲深知李翊的目光還是放在中原的。他不會願意在南蠻逗留太久,同樣也不會放心留下隱患便離開。
無量山之戰中,唐軍以寡敵眾,取巧之外,更多的還是拿實力硬碰硬。最後雖然取得了空前的大捷,但自身傷亡卻也不會少。
若是唐軍的主力先行離開,只留下一些守備軍團,那別說是突圍,孟獲甚至有把握將其擊敗。
當然,在李翊以及唐軍主力沒離開之前,孟獲要做的只能是被動防守。他不光要防洞外的唐軍,而且還要防著洞裡的各路牛鬼蛇神。
“我不會給你機會!”一邊提起酒罈自斟自飲,孟獲一邊咬牙切齒的自言自語著。彷彿酒液的亮光之中有一雙耳朵在聽,他說的話,可以一字不落地傳到敵人和潛在的敵人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