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吳到薊城,路程雖遠,但沿路的防禦卻遠稱不上嚴密。在抵達灅水(海河)入海口之前,沿途都是大海。雖然唐軍海軍強大,卻不能保證不讓東吳兵馬越過防線。
抵達灅水入海口之後,想要前往薊城,只需透過漁陽郡就可以了。漁陽郡作為李翊的老巢,雖然經營多年,但所謂燈下黑,這裡的防務其實十分鬆懈。
也就是說,周瑜跟孫堅的接觸,是完全有可能的!
周瑜帶的少量兵馬,當然不足以攻克薊城,孫堅縱有異心,也沒本事策動叛亂。但兩者若勾結起來,一個虛張聲勢的進攻,一個配合默契的將軍隊胡亂指揮調動,那事情就很不妙了。
諸葛亮不是第一次來提醒李翊了,他認為,應該儘快解除孫堅的職務,並且將其軟禁起來,等到警報解除,再行處置。
有這種想法的不單是諸葛亮,也是劉伯溫、郭嘉等幕僚達成的共識。
李翊明白諸葛亮等人的想法。
說到底,還是孫堅和同僚們接觸太少,顯得太過神秘,而且他在大唐的地位也談不上多重要,無可替代。所以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其他幕僚,都主張以最激烈的手段來對付他。
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賈詡。老狐狸雖然第一個做出了提示,但他對如何處置孫堅,卻沒做定論,只是說:小心駛得萬年船,還是那副不肯擔責任的嘴臉。
“以莫須有的罪名撤職軟禁麼?對文臺來說,未免有些不公平啊。”李翊不置可否的搖搖頭,輕聲嘆道。
孫堅跟他也算是老相識了,現在更是成為他的岳父,李翊感覺到非常為難。
“事急從權!”諸葛亮並無退讓之意,加重語氣說道,“總比亡羊補牢要強!”
李翊突然話鋒一轉道:“不過,孔明,你想過沒有,說不定周瑜他們就是想讓咱們這麼做呢。”
“這……”諸葛亮微一遲疑,這個可能性的確存在。
在正常情況下,這種孤注一擲的行為是自尋死路。只要各地民兵組織起來,抵抗個三五天,孤軍深入的東吳大軍就完蛋了。
不過,若是李翊一紙文書撤換了孫堅,那問題就嚴重了。
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孫堅剛被拿下,東吳大軍便已兵至,京師人心勢必動盪。到時候,京師的防禦還能順利組織起來嗎?會不會內憂外患齊生呢?
要知道,周瑜可不是好對付的,貿然處置孫堅,說不定反而會帶來危險。
諸葛亮的特點是心思縝密,之前沒想到這點,只是因為對留守部隊的防禦有著充足的信心。可現在聽了李翊這麼一說,諸葛亮變得沉默起來,不是啞口無言了,而是在思考,推演戰局。
李翊並不催促,只是靜靜等著,他也希望聽聽諸葛亮全心思考後的想法。
這一等就是小半個時辰,越發明亮的陽光照在清澈的江水上,反射出了七彩光芒,看得李翊一時間都有些失神。
就在這時,諸葛亮忽然抬起頭,說道:“我明白了!”
“嗯?”李翊抬眼看過去,只見諸葛亮臉上泛著奇特的光彩,應該是江水的反光,但李翊總覺得那是智慧的光芒。
只聽諸葛亮說道:“若臣所料不差,周瑜的計謀應該是這樣的……”
………………
同一時間的建康城中,東吳眾文武大臣也因為一封飛鴿傳書,聚集到了皇宮中。
“南蠻軍竟然敗了,而且敗得這麼慘……李翊啊李翊,你果然不愧是吾生平最大的對手啊!”
聽著孫權的喃喃低語,眾人面面相覷。
如果沒猜錯的話,陛下這次受的刺激太大,甚至已經超出承受能力了。
南蠻軍北上,在外行人看來,就是孟獲等南蠻首領的心血來潮,腦袋發熱。可實際上,只有在座的這些人才知道,己方陣營為此花費了多少心思,投入了多少資源!
只有外行才會認為,合縱連橫的達成只需要張儀、蘇秦的一條三寸不爛之舌。政治上的友好與破裂,註定要伴隨著大量的利益輸送,這才是真理。
毫不誇張的說,若是沒有與南蠻軍的盟約,東吳大軍可以用省下來的物資招募並武裝起一支十萬人規模的軍隊出來。就算是以高標準選拔的精銳,也能編練出五萬兵來。
另外,為了這次的行動,陛下甚至賣掉了劉備的蜀漢。不是陛下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對劉備的蜀漢政權不管不顧。實在是他很清楚,就算是跟劉備聯手,也難以抵擋強大的大唐軍隊的攻伐。
為此,陛下選擇了出賣蜀漢和劉備,然後又遊說南蠻攻打唐軍,為的就是將李翊吸引的儘可能的遠離中原,方便己方計策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