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這是大戰降臨的緊張所致。明明盼望著對手晚些出招,好多做些準備,卻又因耐不住等待的煎熬,反而期待對手早點出手,也好儘早決一勝負。
李翊心中千念百轉,一方面是在考慮東吳到底在打什麼算盤,也在盤算南蠻戰事儘快結束的可能性有多高。當然,他更關心的還是留守諸將到底能不能從容應對。
心潮翻湧間,氣息也開始絮亂起來。
李翊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要鎮定。
從當年穿越到這東漢末年,決意稱雄於世,改變歷史的一刻開始,自己就應該知道,這條路上佈滿荊棘。畢竟對手非同小可,無論做出再怎樣充分的準備,也難保不被對方找到破綻。
對手既然是孫權、周瑜、陸遜這樣的梟雄,自然不能掉以輕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挑戰,也在清理之中。
道理沒錯,只是心潮如海,又豈是說平就平的?
越是強自壓抑,反彈的就越是厲害。
心潮起伏之下,李翊乾脆取了霸王槍在手,開始練武。
這幾年,他親臨戰陣的次數比原來少了,但武藝卻越發精進了。即便不下場,他經常觀摩到的那些,也都是最頂尖的對決。
對李翊來說,他缺的本來也不是普通的武藝套路,而是要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來。他的格鬥技藝本來就是以靈活、快速、多變為主,此刻在腦中回想著當世絕頂高手們的風采,身隨心走,一招一式穩穩的使出來,內勁遊走於經絡之間,心境也漸漸平穩下來。
突然間,腦海間閃過一個念頭,李翊心有所感,大喝一聲,霸王槍如游龍般刺出,在河畔的一顆大樹上一劃而過。
那大樹紋絲不動,看起來沒什麼異常,李翊也不說話,只是盯著大樹看。
片刻後,一陣河風吹過,那大樹突然晃動起來,枝葉摩擦發出嘩啦啦的響聲,整棵樹幹從中一分為二,就那麼傾覆而倒,竟是被李翊一槍斬成了兩端。
李翊收槍而立,仰天長嘯:“海乃百川,有容為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好一個無欲則剛!”嘯聲未絕,身後便傳來一聲喝彩,“臣近年來一直在想,要以一句話概括我大唐新政,該如何措辭,卻是百思不得其解。今日聽得皇上新詞,卻有茅塞頓開之感。無欲則剛,故能立千仞而不倒,妙,實在是妙!”
李翊並不驚訝,頭也不回的問道:“孔明,你什麼時候也學得這麼會說話了?”
諸葛亮呵呵一笑道:“皇上明鑑,臣此言字字發自肺腑,天日可鑑啊。”
“好了,你也不要插科打諢了,這種事不適合你。”李翊一擺手,問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你現在跑來找我,顯然不是茂公的事,莫非是中原有了訊息?”
李翊心中明鏡一樣,諸葛亮的性格算不上古板,但他骨子裡就有工作狂的傾向,若是沒有重要的事,肯定不會大清早的跑來看自己練武。
再結合諸葛亮此來,還有故意岔開話題的嫌疑,顯然帶來的訊息不是能讓人心情爽朗的那種。
“皇上英明。”諸葛亮走上幾步,站到李翊身側,低聲道,“是文和送來的飛鴿傳書!”
他稍作停頓,讓李翊有時間消化思考,然後才繼續說道:“就在十日前,我軍在江東軍中的細作看到周瑜悄悄率領一支精兵離開建康……”
“也就是說,他已經到了建康?卻沒出現在長江和荊州前線?”李翊沉吟片刻,反問道。
“很有可能是這樣。”諸葛亮點頭道,神情凝重。
“真被文和料中了啊。”李翊冷笑有聲。
諸葛亮沉聲提醒道:“皇上,京師那邊……當速做決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