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的對策很有針對性,但唐軍很快用行動證明,他們不是軍樂團,不光會敲鼓、吹號,他們真正的拿手本領是殺人!
發現蜀軍漸漸習慣了噪音騷擾後,當煙塵再起的時候,唐軍帶來的就不僅僅是噪音了,投石車投擲的呼嘯的巨石和箭矢成為了騷擾的主旋律!
甚至,唐軍的騎兵都席捲而來,然後在離關城百步左右的地方轉向,動作優雅而從容,然後風一般的在關城側面掠過,將雨一般的箭矢,灑在劍閣關的城頭上。
他們不求最大的殺傷效果,也不求精準,只是在最大的射程上,將箭矢盡力砸到劍閣關中,然後看也不看結果,帶馬繞開,飛速飈遠,待馬力恢復之後,捲土重來,週而復始,輪轉不休。
這樣的騷擾帶來的傷亡極其有限,但對疲敝城中蜀軍的效果卻很好。
士兵們可以用耳塞來習慣噪音,卻沒有辦法對頭上的巨石和利箭視而不見,就算他們有那個定力,巨石和箭矢砸在身上後,帶來的傷痛卻是實實在在的。
若是對付正規甲兵,除了唐軍那些巨型投石車投擲的巨石外,這種距離上的箭矢殺傷力近乎於無,但蜀軍哪可能搞來這麼多盔甲?傷口大多不致命,但這盛夏三伏的炎熱天氣裡最是容易傷口感染,如果救治不及時,一個小傷口也能帶走一條鮮活的生命!
蜀軍上自劉備龐統,下至各個將領謀士,想了很多對策,比如用弓箭手展開對射,反正劍閣關的位置高,箭矢的射程也就相對較遠。
然而,事與願違,蜀軍將士悲哀的發現,就算是他們坐擁高位置之地利,他們的弓箭的射程,竟然還比不上唐軍!
另外,劍閣關中的蜀軍弓箭兵數量有限,儲備的弓箭更加有限,要是全部將箭矢射出去了,等到真正開戰的時候,拿什麼禦敵?
何況,士兵的箭術也很成問題,很難對前來騷擾的唐軍騎兵造成什麼傷亡。集中起來的弓箭手,僥倖中過幾次獎,不過,大部分箭矢都被高速奔弛的戰馬甩在了身後。
唐軍騎兵是來騷擾的,他們發箭都是在最大的射程上,以蜀軍士兵的箭術,哪裡有本事在這樣的距離上,命中告高速移動的目標?
僥倖命中的箭矢寥寥無幾,卻造不成正射效果,被皮甲一阻,馬速一帶,立刻失去了力道。唐軍騎兵或者受了傷,或者沒有,反正沒有落馬者,他們不做任何停滯,隨著大隊奔向遠方。
持續不斷的騷擾讓蜀軍苦不堪言。
劍閣關的地利可以擋住十倍於守軍的敵人,可它就是奈何不了圍著自己嗡嗡叫的一群蠓蟲!
“丞相,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你得想個對策出來才好。”包括劉備在內,大多數蜀軍將領把希望寄託在蜀漢丞相龐統身上。
“是啊,那些該死的雜種不知道為什麼,一直盯著俺不放,幾天下來,受傷的兄弟已經超過五百了。五百精銳,什麼都沒做,就這麼倒下了啊!”也有個別倒黴蛋,哭訴不已。
“乾脆把大軍拉出關城去,跟唐軍正面大戰,不給他們留騰挪的空當!”至於這種不靠譜的提議,就只能招來眾人一致的白眼了。
跟唐軍正面作戰?那真是老壽星吃砒霜,嫌自己命長了。二十多年來,跟唐軍正面對戰的,有誰有過好下場?
………………
天空中密佈著厚厚的雲層,遮得星月無光,天地間一片黑沉,只有劍閣關內外,都是一片燈火通明,在黑夜中,顯得極為醒目。
唐軍連營周邊的火把,是為了防備偷襲。蜀軍本就佔據劍閣關的地利,出來偷襲的話,對唐軍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畢竟劍閣關中的蜀軍數量高達六萬呢。
城頭點火把,同樣是為了防止攻城者偷襲。
攻城戰中,攻守雙方各有優勢,守城一方最大的優勢是地利,攻城一方則是主動權。趁守軍不備或疲憊時展開偷襲,是攻城的妙招之一,唐軍的攻城能力極為強悍,守城的蜀軍不得不防。
最讓人忌憚的是,之前唐軍已經多次在黑夜中對劍閣關發起進攻了,甚至有幾次對劍閣關造成了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