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980章 時局 (1 / 2)

常遇春的話驚醒了沉醉於勝利之中的李靖,是啊,他這樣的決定,完全違反了主公的意圖。自己的一切都是主公給的,如果自己因為追求功勞而違背了主公的意思,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就在李靖醒悟過來的時候,李翊的最新命令也送達前線。李翊要求李靖即刻分兵支援魯陽、昆陽一線,確保穎川的安全,阻止荊州軍威脅洛陽外圍。

至於豫州之戰,李翊認為現在已經達到了攻擊目的,大軍不但佔據了梁國、陳國的全境,還有可能佔據汝南,而袁譚遭此重創後,一蹶不振,難以東山再起,不足為慮了。

如今西路大軍在南陽戰敗,東路大軍受阻於彭城、郯城一線,如果再不迅速穩定戰局,豫州之戰的勝果可能轉瞬即逝。

李靖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李翊竟然不顧豫州戰場的安危,斷然下令關羽、魏延撤出彭城、郯城一線,命令麴義撤回武關。

這道命令的意思很明白,南方戰事結束了,主公要率軍出征西疆了。

此刻豫州還沒有完全拿下來,大軍還在追殺袁譚,如果關羽撤出徐州,魏延撤到琅琊國,麴義撤回關中,那麼西路戰場上的荊州軍就可以傾盡全力猛攻魯陽、昆陽一線,威脅穎川,而曹操也能迅速集結大軍,全力支援袁譚反攻豫州。

也就是說,李靖在分兵回援魯陽、昆陽的情況下,在剩下屈指可數的時間裡,要想全取豫州,把袁譚徹底趕出去,根本不可能。

現在對李靖來說,當務之急是鞏固現有戰果,重新部署兵力,以確保大軍能守住汝南、陳國和梁國三個郡國,確保豫州之戰不會功虧一簣,一無所獲。

李靖悄悄擦了把冷汗,恭恭敬敬的問道:“伯仁兄,那如今的對策……”

“直殺相縣……”常遇春三兩步走到了懸掛於大帳一側的地圖前,手指地圖上的沛國郡治相縣,對李靖說道,“在朝廷看來,我們在南方戰場上佔據了很大優勢,只要我們不打,叛軍就絕對不敢反攻。但諸位請看,在魏延和臧霸已經佔據琅琊國的情況下,徐州的彭城和郯城一線已經直接面臨我們的威脅,如果我們再在豫州梁國的睢陽站住腳,那麼沛國就無險可守,而彭城、蕭縣一線將處在我們的直接攻擊下,徐州三面受擊,形勢岌岌可危。”

“徐州形勢如此危急,江東難免感到唇亡齒寒,勢必予以援手。而豫州的失去,對襄邑叛逆試圖形成南北對峙之局是個致命打擊,荊州無論如何都要竭盡全力幫助袁譚奪回豫州,重新把荊、豫、徐三州聯為一體。這樣一來,豫州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肯定會受到叛軍的東、西夾擊,而豫州的形勢也會持續混亂,戰火可能連綿不絕。”

“朝廷打不起這個仗。去年年底我們回洛陽的時候,主公一再說了,朝廷無力支撐兩線作戰。所以朝廷看到重創叛軍的目的已經達到,隨即下令東、西兩路戰場撤軍,中路豫州戰場轉入防禦,這和年初主公要求在南方發動攻擊的目的是一致的,主公的這道命令沒有任何問題。”

“但主公顯然忽略了叛軍反攻的決心,忽略了豫州對叛軍維持南北對峙之局的重要性……”常遇春稍稍停了一下,繼續說道,“或許主公沒有忽略這些問題,而是本身就不想改變年初發動南方戰事的目的,不想佔據豫州讓南方戰場陷入持久戰事,從而消耗朝廷大量財賦,嚴重影響朝廷西進平羌的策略。”

常遇春看看神情嚴肅的李靖,苦笑道:“主公之所以答應藥師和雲長攻打豫州的要求,很可能是為了鼓勵大軍士氣,不想在這個時候打擊前線將士們一往無前的決心,同時他們大概也沒有想到藥師會在三個月內拿下豫州,所以……”

“所以你們有可能馬上返回各自的駐地……”李靖長嘆道,“豫州勢必得而復失。”

常遇春點點頭,說道:“要想改變目前這種困境,只有打相縣,逼近彭城,和袁譚、曹操的大軍迅速展開對決,並吸引更多的叛軍北上,這樣大軍主力全部陷入了沛國戰場,無力回援魯陽、昆陽一線。朝廷在豫州東、西兩翼戰事都很危急的情況下,沒有選擇,只有繼續打。因為南陽已經敗了一仗,如果再在豫州敗一仗,整個大軍計程車氣必遭重擊,這會嚴重影響洛陽和中原的防禦。豫州再敗,我們隨即陷入被動防禦,而年初主動攻擊的目的是改被動防禦為主動防禦,以攻代守,所以朝廷絕不允許豫州再敗。”

李靖沒有絲毫猶豫,揮手說道:“北上,即刻北上攻打相縣。”

………………

五月中旬,關羽接到李翊命令,迅速撤軍。魏延、臧霸也率軍回撤琅琊國。

孫權回書曹操,會稽郡爆發山越叛亂,江東軍主力將南下征伐山越,並有意攻擊交州。因為交州刺史士燮對襄邑的聖旨拒不回覆,襄邑方面非常生氣,打算讓孫權會同荊州桂陽的軍隊,南下威脅交州。

孫權說:“現在我江東自顧不暇,又承擔南下交州的重任,無力北上相助,請曹公多多諒解。”

孫權不願相助,這在曹操的意料之中,但孫權假借山越叛亂為由,南下打交州,卻出乎曹操的預料之外。由此看來,孫權對江淮局勢已經非常悲觀,他無意北上和曹操爭奪九江、廬江兩郡,轉而集中精力南下打交州了。

曹操不憂反喜。孫權既然南下打交州,那麼長江防線就暫時安全,可以把駐防於淮河一線的軍隊迅速抽調到徐州北部抵禦北疆軍的攻擊。

曹操隨即下令,急調夏侯淵、滿寵、李典、劉勳等人的軍隊北上支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