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過年的這段時間裡,曹操趁著公孫瓚死去,其原本控制的地方陷入混亂的機會,出兵佔據了之前由公孫瓚控制的兗州東部的東平、泰山等四個郡國,全面佔據了兗州。然後他率領大軍攻入了濟南國,首先佔據了濟南國最西面的歷城,兵逼濟南國治所東平陵。
臧霸得知這個訊息,大為吃驚,一邊派兵遣將,阻擋曹操的入侵,一邊向河北的大將軍李翊求援。
李翊剛剛結束在大草原上的巡遊,回到了薊城。
對於臧霸的求援,薊城朝廷的百官意見不一,最終李翊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支援臧霸。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出兵多少?拍誰領軍?出兵少了,對於大局沒啥意義;出兵多了,如今的河北又負擔不起。畢竟,現在在關中以及河內戰場上,都跟袁紹處於對峙狀態,戰爭隨時可能爆發。同時,還要支援韓遂的軍隊,糧草供應些緊張。至於誰來領軍,同樣是難以作出決定的。一個個將領都有自己要領軍出征的理由,誰都不服誰。
最終,李翊大手一揮,你們都別爭了,這次我親自出馬。
李翊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親臨一線戰場了,好幾次大戰都是在後方遙控指揮,他有些按捺不住了。這次支援青州的行動,規模不算大,他想親自率軍南下參戰。至於出動的軍隊,李翊就決定帶他的親衛軍鐵騎六千人馬。
雖然出動的兵力並不多,但是親衛軍鐵騎是最精銳的部隊,以這支鐵騎的戰力,加入戰場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正好解決如今河北的窘境。
同時,李翊也有讓親衛軍鐵騎得到鍛鍊的想法。因為之前幾年他幾乎沒有親臨一線戰場,負有保護他的職責的親衛軍,同樣有好幾年沒有經歷過血戰了,這對一支精銳大軍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李翊做出了決定,自然沒有人敢反對。於是,在建安三年春天的腳步來臨的時候,李翊率領六千親衛軍鐵騎南下了,隨行的將領就是親衛軍的三個統兵將領典韋、宇文成都和陸文龍。另外,徐庶和諸葛亮也隨大軍一起行動。
………………
“我說老吳,你確定你沒帶錯路?”宇文成都雄赳赳氣昂昂坐在一匹膘肥體壯的戰馬上,一邊興致盎然的左顧右盼,一邊扯著嗓子大聲嚷嚷。
“宇文將軍,你小點聲,別驚到了人。”吳資大是不爽的哼哼道,“某又不是第一次走這條路了,怎麼會走錯?”
宇文成都老大不耐煩的揮揮手,向四周比了一下,嘿然笑道:“吵到人?你看看周圍這光景,像是有人嗎?嗯,活人沒有,死人倒不少。可是驚到死人的本事,某還沒學會呢!”
“奇怪了,這就是上次走的官道啊?”吳資自己也挺納悶的,行軍打仗帶錯路,那可是了不得的大罪名,他可不敢拿這個開玩笑。
他帶馬到了路邊,翻身下馬,用力的跺了跺腳,然後又附身看了看,覺得心裡有底了,這才指著路基,大聲說道:“是三合土,是官道沒錯!過了大河,只有一條官道通往臨濟,地圖上也是這麼畫的!”
“那還真是怪了。”官道的特徵,就算吳資不提,宇文成都也不會辨認不出,他撓撓頭,更加迷惑了。
官道往來便利,正常來說,在周圍總該見到些村落才對。吳資去年秋天還在這條路上走過一次,對於他那樣老行伍來說,走過的路怎麼可能一點印象都沒有?
宇文成都將目光轉向了李翊,從過了渡河南下之後,李翊就一直保持在沉思狀態,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路應該是沒錯,只是物是人非了……”李翊嘆息道。
為將者不能不知地理,儘管有吳資這個識途老馬帶路,但冀、青二州的地圖,他還是反覆看過的,一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來相關的訊息。
從臨近的山川與河流標記上分析,腳下的官道的確是直通臨濟的那條。只是地圖上曾經標滿的村落的地方,如今已經人跡罕至。與其說是物是人非,還不如說是滄海桑田。
彷彿在與他的想法相印證,一陣料峭的北風從新綠的野草之間掃過,將草莖齊齊整整地壓彎,幾處焦黑的斷壁和已經腐朽了的門窗便立刻顯露出來,提醒過路者,此處當年曾經繁華。
勃勃的生機和殘桓斷壁的淒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感慨萬千。而草叢中若隱若現的枯骨,更似在提醒李翊,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劫難。
情況不明,李翊當然不敢貿然前進,於是吩咐典韋道:“順之,去找幾個嚮導了,問問這裡到底出了什麼事。”
最近曹操正在攻打青州,吳資從海路北上的時候,雖然曹操才攻下濟南國最西面的歷城,但是如今已經過去十來天時間,天知道曹操打到哪裡了。
想了想,李翊又補充道:“找到人後客氣點,別嚇到他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