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對於這個國家的確忠誠不二,可惜,他忠誠的物件是整個國家和民族,不是劉氏,更不是劉協。張溫這些吸附在這個國家和民族身上的寄生蟲,在跟李翊玩了無數次權謀之後,終於也被李翊玩了一次。
李翊的計謀很簡單,就是學後世的蔣光頭,來了個以退為進。而這一退,卻是退出了海闊天空。
………………
二月中,盧植、楊彪、李翊、蔡邕四府首吏召見了安平國相張岐、冀州府長史劉恭、從事審配。渤海郡的從事許攸、逢紀等各州郡十七名官吏。
盧植宣讀了赦免聖旨。
楊彪說了一下當前局勢,隱隱約約提了一下朝廷打算用改制之策振興社稷的事,然後他請諸吏各回州郡,盡心盡力穩定地方。關於朝廷和州郡之間的諸多分歧和爭論,待大軍攻佔京畿之地後再說。當然了,韓馥、劉岱、袁紹、張岐等州郡大吏的請罪表還是要立即送來,免得朝廷難堪。
送走這批官吏後,四人又單獨召見了許攸、逢紀和陳琳。
盧植嚴厲批評了袁紹隱瞞重大軍情的事,他對許攸等人說道:“你回去告訴本初,叫他不要和朝廷耍手段。他給朝廷上繳賦稅,那冀州牧算什麼?韓馥還是不是他的上官?難道他希望朝廷蓄意挑起冀州諸府的內訌嗎?他明明知道朝廷不會答應,竟然還派人專門來呈送奏疏,他居心何在?”
陳琳急忙辯解,楊彪笑著說道:“你不要解釋了,我們都知道本初的難處,已經代本初向長公主請罪了。你回去告訴本初,打下京畿之地後,韓文節和他都要回京處理國事。冀州的事就不要再鬧了,還是儘快重整大軍,配合驃騎大將軍攻打董卓。”
許攸等三人連連點頭。
離開泉州前,許攸等人向袁滂辭別。自從袁逢、袁隗死後,袁滂在袁閥中的地位是最尊貴的了。雖然袁紹對他冷言冷語,但他們這些袁閥門生對他還是非常尊敬。
袁滂好言安慰了一番,然後說道:“你們回去告訴本初。如果皇統的事他不能放棄,冀州就要放棄。如果冀州不得不放棄,豫州就不要放棄,因為那是我們袁家的根基所在。根基若失,袁家也就敗亡了。這就像我們今天打京畿之地,為什麼?因為洛陽是大漢的根基啊,根基若失,社稷還能存留多久?”
許攸、逢紀、陳琳三人心領神會,匆忙離晉。
………………
二月中,函谷關。
丁丑日(十二日),天子下旨,因平叛有功,拜董卓為太師。天子在聖旨中督請董卓早日回長安主持國事。
太尉趙謙、司徒王允、司空種拂聯名來信。最近長安流言四起,百姓驚惶,都說長公主和驃騎大將軍要率軍攻打長安,請太師速回長安坐鎮。
劉艾和董旻也急忙給董卓寫信,由於驃騎大將軍在洛陽以及黃河對岸的河東陳兵十幾萬,隨時有可能攻打長安,京師民眾極其震駭,西逃涼州的人越來越多。黃河於本月下就要化凌解凍開河了,請太師速回長安主持大局。另外,最近長安城中的一些大臣頻繁聚焦,其中還有南軍的幾個都尉,我們懷疑這些人正在密謀叛亂,是不是先抓起來。劉艾列舉了幾個大臣的名字,其中霍然就有尚書鄭泰、華歆、恆階,司隸校尉宣璠等大臣。
董卓上書感謝了天子的浩蕩皇恩。最近函谷關東面的張飛、黃忠、魏延和于禁等人,南面的袁術、孔伷、孫堅都已做出了攻擊姿態,估計戰事將在這幾天展開,所以臣目前無暇脫身。只待平定叛逆,臣即刻回京,隨侍陛下左右。
董卓給三公大臣回信,四月將近,請諸位想盡一切辦法安定民心,組織春耕。今年是關中擺脫糧食危機最關鍵的一年,請諸位務必竭盡全力,先保關中。關中穩,則數年後,社稷必能重振。
董卓給劉艾、董旻等人回信,說先不要急著抓那些謀反的,讓參與叛亂的大臣全部浮出水面後再抓。現在抓,未必能把他們的長安餘黨一網打盡,反倒是打草驚蛇了,並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只有等那些人全部跳出來之後,將其全部連根拔起,這才是最好的辦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