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昌城一戰,太史慈三人的戰功卓著。黃巾軍大將管亥被生擒,五萬餘大軍全部潰散,其中三萬人當了北疆軍的俘虜,有一萬六千多逃散,真正戰死的只有兩千人左右,另外有三千多人受傷。
李翊很快就得到了前線的戰報。如今信鴿已經在北疆軍中普遍使用,使得情報的傳遞速度快了許多。
而太史慈、黃忠和魏延三人在這次的行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更是讓李翊滿意。之前他就一直有讓太史慈離開他身邊,獨自率領大軍的打算,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親衛大將來頂替他,這才沒有實施。
現在召喚到了宇文成都和陸文龍這兩個超級猛將,倒是可以頂替太史慈。李翊相信,有了典韋、宇文成都和陸文龍三人作為他的親衛大將,已經足夠了。
如此一來,六千親衛鐵騎,倒是正好由三人各率一部。
當然,這些安排都的等此次行動結束,回到北疆之後再施行了。
如今的當務之急,還是儘快解決司馬俱、徐和、吳霸和管承等人的黃巾軍,平定青州,然後再往徐州走一趟,就可以回師北疆了。
隨戰報一起傳遞過來的還有孔融的書信。
孔融先是鄭重表達了對李翊仗義出手的感激之情,然後以旁觀者的角度,詳述了那場夜襲,繼而表達了對北疆軍力的讚歎。
之後他話鋒一轉,突然又敘起了舊情,盛讚李翊在北疆建立大學、發揚孔孟文學的高瞻遠矚,以及仁慈愛民的風尚。
最後,在信的末尾,他隱晦的表示,北海上下全力支援李翊入主青州。
看完信,李翊也是長嘆一聲,這麼長的信,只有末尾那點是乾料,孔融這種大儒,說起話來不是一般的水啊。
對此,他有些心動,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馬上做出決定。雖然他現在名義上是天子欽命的七州二都護府的總督領,但是李翊不會真的認為,他就能夠把這七州二都護府盡收囊中了。而青州遠離北疆,中間隔了一個偌大的冀州和渤海,李翊就是想把青州收入囊中,也是有些鞭長莫及。
更別說,如今的青州牧還是他名義上的恩主劉虞。於情於理,他都不能馬上將青州搶過來。
而在戰報中提到的被魏延活捉的管亥,李翊也有些喜歡。
管亥很能打,儘管比不上太史慈、黃忠這些超一流的名將,但放在二流裡面,那也是頂尖的猛人。
看過太史慈轉述的朱虛之戰,李翊都微微有些驚歎了,這個裡的龍套角色確實不一般。
管亥的黨羽也不差,都是亡命徒,只看管亥在夜襲那麼不利的局勢下,還能集結出一支上千人的部隊就知道,這支賊軍的戰鬥力和鬥志相當強悍。
李翊比太史慈對這些人的瞭解更深,沒猜錯的話,這些人就是後世名震天下的青州兵了。
青州兵的特點就是,打仗勇猛,軍紀極差,曹操收編青州兵的時候,實力不算太強,很可能收編的時候,就是客強主弱的態勢,所以他也沒辦法約束得太嚴格。
歷史上的宛城之戰,曹操被賈詡暗算,全軍潰退。于禁領著數百泰山兵且戰且退,順便還紮了個營盤來收拾潰兵,結果發現幾個帶傷裸奔的,一問,被青州兵給搶了,褲頭都沒留……
所以,儘管青州兵很強,但李翊卻沒多大興致,用這種軍隊打仗,會壞名聲的。
當然,擇選精銳,嚴加操練也許能糾正過來,但那恐怕不是一年半載能做得到的。
對這個問題,李翊有些拿捏不定,他乾脆向徐茂公四人問計:“你們怎麼想?這個管亥是殺還是留?”
“那就要看主公您的規劃了。”劉伯溫回答的很流利,顯然已是成竹在胸了。
李翊問道:“此話怎講?”
劉伯溫說道:“主公您若是要在青州就地擴軍,這些人無疑是最好的兵源;如果繼續走精兵路線,那就不用多想了。可不管主公您怎麼選擇,都是戰後的事,這場突襲戰,不過是前哨戰罷了,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能將管亥的價值都榨出來,為後面的大戰做準備。”
李翊聽出了點什麼,狐疑問道:“那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