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月最後一天了,雪戀真誠的求月票,有月票的書友請投給雪戀吧!
…………………………………………………………………………………………
戰鬥在管亥被魏延生擒的時候,結局已經註定。但是因為黃巾軍太多,而北疆騎兵太少,戰場上卻遲遲未能安靜下來。而本來就是驚弓之鳥的都昌城內,卻愣是從頭至尾沒有派出哪怕是一個援兵。包括孔融在內的北海國所有官員武將,一直呆在城內不敢出城。
一直等到雲開月明,玉兔西下,紅日東昇;一直等到天光大亮,城外的景象一覽無餘……
這些人才終於確定,城外的確是來了援軍,而且已經解決了管亥的黃巾軍。
等到北海眾人終於觀望清楚,並下定決心出城迎接援軍時,天已經徹底亮了。
經由守城軍士之口,夜裡發生的一切,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全城。
聽到噩夢般的管亥軍團已經灰飛煙滅,壓在全城軍民心頭的重壓瞬間消散,人們喜極而泣,奔走相告。
黃巾也好,山賊也好,曾經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同樣的勤勤懇懇,同樣的任勞任怨,同樣的和善好客。
然而,在從了賊之後,這些人都有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變得好吃懶做,變得殘忍好殺,變得漠視一切。
有人親眼見過賊寇們的殘忍,更多的人是從朱虛來的敗兵那裡聽說的。
朱虛城已經成了人間鬼蜮,稍有身家的人,都是賊寇的目標,闔家罹難者比比皆是,男人被殺,婦人被汙辱,連幾歲的孩子都難以倖免。
窮苦百姓也逃不掉一劫,他們家中沒什麼可搶的,婦女常年在田間勞作,多半也吸引不到賊人們的垂涎。他們卻不得不拋下家中搖搖欲墜的茅屋草房,跟著一群陌生的殺戮者,踏上一條背井離鄉,鮮血流淌著的不歸路。
這條路有沒有盡頭,盡頭處是什麼,都昌百姓無法盡數得知,但他們知道的那些,就已經足夠讓他們心悸難安,噩夢不斷了。
死在官兵的刀下,死在同夥的火併之中,死於飢餓,死於嚴寒,倒斃在劫掠的路上,或者還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死法也未可知……
除了搶劫的那一瞬間外,這條路上充滿了絕望和悲哀。
從某個奇怪的角度上來想,造反與否,日子其實都沒有什麼變化。
不造反的人,至少不會和鄰居火併,不會客死他鄉,在秋天收穫的時節,也多半會感到欣喜,或許還會有什麼別的驚喜也未可知。
再苦的日子,總也是會有希望的,不是嗎?
所以,對於城外的賊軍,城中居民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
華夏百姓就是這麼良善,除非被壓榨到極點,否則他們才不會跟官府,跟朝廷對著幹呢。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翊那句評語:能把華夏百姓壓榨得造反的官府,裡面的那群人絕對是非常非常的奇葩。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是人!
總之,賊寇的覆滅,令城中百姓欣喜若狂。
很快,欣喜和慶幸就化成了感激,歡呼聲時起彼伏的響了起來,最終匯聚在一起,一個響亮的名字響徹了整個城池,在城外的曠野之間迴盪不休。
“驃騎大將軍!”
“救國救民的驃騎大將軍!”
“驃騎大將軍來青州了,咱們青州的百姓終於有救了!”
“咱們青州的驃騎大將軍!”
……
百姓們心情激盪,忘情歡呼,以至於城內爆發出來的動靜,全然不在昨夜的激戰之下。
受了這股聲勢的震撼,城頭上的名士和武將們這才茫然醒轉,徹底意識到昨夜發生了什麼。
“……文舉,文舉!”禰衡喊了好半天,才把孔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你還愣著幹什麼?開城門啊!來的是驃騎大將軍的部屬,救了都昌城,你不去迎接,豈不是失了禮數?”
在城內歡呼聲和禰衡的呼喊下,孔融眼中終於恢復了神采,他用力點頭,高聲吩咐道:“對,開城門,諸君隨融一起去見過北疆的諸位英雄。”
“對,隨孔使君一道,一起去見過諸位豪傑。”
“三千兵馬摧破五萬多悍匪,這北疆軍中豈不各個都是百人敵的猛將?”
“那有什麼可奇怪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反之亦然!這些年來驃騎大將軍率領北疆軍南征北戰,從來未曾遇到敵手,北疆大軍的精銳由此可見一斑……”說話的人豎起了大拇指。
“原來如此,兄長果然高見,小弟不及也。”
“這麼看來,驃騎大將軍平定青州,也就是反掌之間了……”
“那是當然,當年驃騎大將軍只用了一萬人馬,就平定了張角!然後他又平定遼東叛亂,征服了遼東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