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049章 硯臺再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9章 硯臺再現 (2 / 3)

稀有不稀有?

珍貴不珍貴?

全給你融了鑄錢。

這就導致宣爐的儲存極其困難,它還不如個瓷器呢,瓷器換不了錢還能當個鹹菜缸子用。

沈愈搖搖頭:“這銅爐著實是真假難辨啊!”

手裡這尊宣爐到底是真是假,沈愈真的不知道。

開玩笑,多少收藏大家都鑑定不了的物件,他一個無名小卒怎麼可能鑑定的出來?

宣爐這玩意,從明代就開始仿造,具體造了多少沒人清楚。

有傳說宣宗後期工部那些製造宣德爐的原班人馬也直接擼起袖子開始仿造,造成現在的宣爐真假難辨。

這一點基本可以斷定是真的。

但現在流行的什麼明宣宗工部侍郎或者工部尚書吳邦佐造宣爐的說法就有點經不起推敲了。

因為明宣宗時的工部尚書叫做吳中,他的字叫思正,也不是邦佐。

吳中,字思正,因功累遷至右都御史,永樂五年,改工部尚書,後被罷官,仁宗即位,出之,復其官,兼詹事,加太子少保。

此人在明代是四朝元老,從永樂五年為工部尚書起,浮浮沉沉,歷任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工部尚書。

根本就沒有吳邦佐這個人,純屬虛構。

一直到民國,仿造宣爐的就沒斷過,可以這麼說,民間各種叫宣德爐的銅爐不計其數。

因為沒有真正的宣爐出世,所以現在鑑別宣爐的經驗之談也往往經不起推敲,實物都沒有,你說該如何如何鑑定?也沒人信啊!

沈愈只能從各種資料上尋找宣爐的鑑定方法。

傳說宣爐鑑定首先要看足,若是銅爐的足與爐身色澤銅質相差很大,那肯定是贗品,色澤一樣才是宣爐。

然後再看款識,刻字要與爐身顏色一樣,字跡要工整,無磨損或人為打磨的痕跡,如此這般方為真宣。

第三點看鑄工,鑄工即為鑄造工藝,只有看上去很是精美的銅爐才可能是宣爐,一眼看去很醜很難看的銅爐絕對不會是宣爐。

第四點看品相,真品宣德爐歷經六百多年的時光肯定磨損的厲害,品相特別好的不可能是真宣,並且真宣不會生鏽。

最後看銅質,由於風磨銅就那麼點,宣德時就全都用完了,仿造的只能以其它上好的黃銅代替,與風磨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這些鑑定方法有值得肯定的。

也有不靠譜的。

比如現在的人們都在說宣爐用的是風磨銅。

風磨銅是各種好,更是貴於黃金,但問題來了,風磨銅到底是什麼銅,誰也不知道!

沒人能說出風磨銅到底是一種什麼銅,甚至是不是銅也不知道。

現在主流的分析,說風磨銅應該是一種合金。

沈愈也是如此認為。

因為古籍上是這麼記載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