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宣爐,必然要懂宣宗皇帝,不懂明宣宗,就很難鑑定宣爐。
明宣宗朱瞻基是華夏曆史上有名的藝術家皇帝。
據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小傳》記載:“宣宗萬機之暇,遊戲翰墨,點染寫生,遂與宣和爭勝。”
這個宣和指的是宋徽宗趙佶的第六個年號,也就是說比藝術成就,明宣宗已經可以與宋徽宗相提並論了。
但與宋徽宗完全跑偏了不一樣,宣德帝能力要強的多。
他自幼聰穎,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的喜愛,在永樂九年就被冊封為皇太孫,與父親執政這段時間合稱為“仁宣之治”。
明宣宗書法出自華亭沈氏兄弟,算是得了有臺閣體之祖,明代王羲之雅號,大書法家沈度的幾分真傳,可稱出類拔萃。
繪畫方面更可以說是一個天才,隨意點染即精妙絕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可稱佳。
傳世作品頗多有《壽星圖》、《戲猿圖》、《嘉禾圖》、《一笑圖》、《花下狸奴圖》、《壺中富貴圖》、《寒香疏影圖》、《松下讀書圖》等,被各大博物館收藏。
宣德帝本身就是一位藝術家皇帝,又恰逢大明國力上升之時,不做點什麼怎麼能行?
有了宣德青花瓷他感覺還是差點意思,畢竟那是站在祖父,父親的肩膀上,自己怎麼也得有些專屬成就才是!
所以鼎鼎大名的宣德爐就出世了。
宣爐的材料極為珍貴,可以說是不計代價,傳說是用風磨銅為主料,加入赤金,白銀等三十三中貴金屬礦物,經過十二次精煉,最終得成品宣德爐五千尊。
當然也有說是三千多尊,到底製造了多少,現在還有很大爭議。
具體是哪一年鑄造的也值得商榷。
但宣爐在古董鑑定難度排行榜上排名前三位,應該沒什麼爭議。
其鑑定難度比起元青花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它,宣德爐真品到底有還是沒有,誰也不知道。
因為到目前為止,宣德爐還沒有一個百分百令人信服的參照品讓人比對。
直白點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件真宣存世。
若是某博物館或者大收藏家那有一件標準器,大家過去一看,哦,原來這才是真的宣爐啊,然後再看假的自然就能看出不對的地方。
但沒有標準器,這事就不好辦了。
現在人們對宣德爐的鑑定,只能從各種古籍文獻中找依據。
沈愈個人感覺,宣德爐到現在來說還沒有一件讓人信服的真品,其實跟它本身的材質有關。
因為宣爐是銅的,還是黃銅!
有人會說銅這種東西又不易損壞,砸都砸不爛,怎麼可能沒有傳世品?
既然古代瓷器,古代名畫,古代傢俱都儲存下來了,為什麼一個銅爐卻沒有真品呢?這不合常理啊!
問題是宣爐吃虧就吃虧在這銅質上了。
銅這種材質確實比瓷器與木頭結實的多,儲存個幾百上千年跟玩一樣。
但實際上,宣德爐卻不一定比瓷器、字畫、傢俱等容易儲存,因為銅在古代就是錢。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比如在明末或者清末,人窮瘋了管你什麼宣爐不宣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