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我都想去現場看看了,”盧旭章是真嚮往啊。
“另外,這筆錢……”盧局按了按桌上的美金:“小江真說了要全部上交,不是全部兌換?”
“我這有他的一封信,”黃永鈺邊動手邊說話:“您看了以後就明白了。”
一封洋洋灑灑的漂亮話,看的盧旭章連連點頭。
“說起來,我們局給江山的禮物,也不知道準備的怎麼樣了?”
“您還給他準備禮物了?”黃永鈺好奇道:“什麼禮物?”
盧旭章微微一笑。
如果連黃永鈺都不知道的話,看來他之前交代下去的事,還真的執行的很好。
“說起來你們也不是外人,”盧旭章起身揮了揮手:“乾脆,我們一塊過去瞧瞧準備到哪一步了。”
聽盧局這麼一說,黃永鈺、王世襄、王扶林更好奇了。
這盧局究竟給江山準備了一份什麼樣的禮物,這麼還一步一步的。
……
好奇了沒一會,當發現載著自己的小汽車開進故宮的時候,三個人的好奇心更是好的沒邊了。
“組織上不會給小江預備了一個古董吧?”黃永鈺湊在了王世襄的耳朵旁。
“還真沒準,”王世襄:“那可是五萬美金,不得補貼點硬貨呀。”
“按說不應該呀,”王扶林坐在王世襄的另一邊:“聽盧局剛剛那意思,在咱們付款之前,他就已經著手準備了。”
“對呀,”黃永鈺也想起來了:“還說什麼一步兩步的。”
三個人懷揣著同一份好奇心,走進故博文物研究所。
直到這時,三位才看見了盧局長口中的禮物。
原先放置著《清明上河圖》的那張長條桌案,已經換成了一幅展卷半幅的《八十七神仙卷》。
而原先為故博臨摹複製《清明上河圖》的馮忠蓮老師,正坐在桌前一絲不苟的練習臨摹《八十七神仙卷》。
“怎麼樣?”雙手背後的盧旭章看著眼前的進展,不由皺起了眉:“距離完成大約還要多久?”
“這還真不好說,”
朱家溍在二位老友奪目的直視下,毫不畏懼的介紹道:
“相比5米3長的《清明上河圖》,3米不到的《八十七神仙卷》的複製難度要小很多。
這個難度針對的不止是長度,整個畫面的構圖也有決定性。”
“你們估計要花多長時間?”
“這幅純白描的絹本長卷,順利的話一年左右就能完成,”
這會說話的是臨摹大師馮忠蓮:“要想做到分毫不差,這是最基本的用時了。”
“《清明上河圖》你們複製了多長時間。”
“前後用時共計20年。”
“多久?”
“《清明上河圖》的臨摹繪製時間不是連貫性的,”朱家溍在一旁解釋:
“中間由於情況特殊,研究所關停了10年之久,直到76年才重新恢復工作。”
“不容易啊,同志們辛苦了,”
大家的時間線出奇的一致,盧旭章當然一點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