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忠南海。
果然像之前說的一樣,於今年五月對外開放了。
登記取票的參觀方式,和後世一些博物館的進門方式一樣便捷。
回到燕京的當天,王扶林、黃永鈺、王世襄剛下飛機,直接就被一輛車接了進去。
初來乍到,三個人都做到了即緊張又放鬆。
緊張的是目前瞧見的人物和地點。
放鬆的是總算將5萬元的美金(除去7個人的700元獎金),交到了組織的手裡。
“這就是你們刊登在《紐約郵報》的廣告?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一間臨近荷塘的小會客廳裡,旅遊局的盧旭章接見了訪美歸來的三位同志。
看著手裡的一份報紙,盧旭章真沒瞧出什麼“令群眾們奔走相告”的充要條件。
“您得把它立起來瞧,”
黃永鈺示範道:“衝著光,才能看見絕妙之處。”
“噢,”
盧旭章終於見到了廬山本山:“原來得這麼看……有意思,別說,老外還真就喜歡這套。”
“不止是老外,”王扶林在一旁笑道:“我們幾個瞧著也挺有意思的。”
“沒錯,我也感覺很有趣。”
這三位都是和盧局長在聽鸝館吃過飯的同志。
再次見面,倒省去了不少環節。
這一會除了來上交戰利品、還要彙報工作。
“不錯,”盧旭章翻看著一份份圈出重點的報紙:“看來你們這次在紐約的動靜不小啊。”
“這是在現場拍攝的照片,”王扶林一樣一樣的呈上:
“廣告節獲獎現場、報紙被搶購的照片、唐人街中餐館的前後對比照片、商場腳踏車銷售現場的前後對比圖……每一項我們都做了記錄拍照。”
江山雖不是貪功之輩,但也從不藏著掖著。
“非常好,”盧旭章點點頭:“這樣的照片很有新聞價值,你們電視臺有沒有專項報導的計劃?”
“有,”王扶林很肯定的點點頭:
“目前已經可以確定的是,有關紐約廣告節的獲獎報導,將很快出現的新聞聯播的時段裡。”
“很好,”盧旭章感覺此舉甚好:
“同志們在外面取得了這麼大的成績,作為大後方,我們必須要在全國人民面前提出重點表揚。”
“您放心,除了我們電視臺,”王扶林:“還有很多報社也在聯絡我們。”
“總之,這個事你們新聞單位必須好好報導一下。”
“我們臺領導也是這麼想的。”
“得給人民樹立一些信心,”盧旭章強調:“不光國外有咱們值得學習的先進技術,咱們也有令國外刮目相看的時候。”
“您說的沒錯,”黃永鈺笑道:“在紐約廣告節上,江山的廣告作品就被當成模範作業全場點評了。”
“是麼?”
“可不,”王世襄接著彙報:“來自世界各地的廣告公司,都在底下拿個小本子記錄呢。”
“您都沒瞧見,”王扶林:“當時可把我們驕傲壞了,一個個挺直了腰桿坐在會館裡。”
黃永鈺:“別提有多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