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宇聽完突然對羅康說:“老闆,我記得咱姥爺給你的手機上,記錄了好幾樣帶有魄的東西就在鉅鹿這一帶,是不是?”
“有嗎?我看看!”羅康馬上掏出小曲給他的手機,開啟檔案檢視,確實如陳知宇所說。
苫草寺朱允炆,皇恩四世碑文張紹先,中山國都城遺址趙鞅這三位的名字赫然在列。
“這些都是什麼人啊?”陳知宇問到。
諸葛雲說:“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在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張紹先字善述,號重光,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順治年間為工部左侍郎。趙鞅是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電影《趙氏孤兒》看過嗎?他就是趙武的孫子。”
羅康聽完諸葛雲的介紹,頓時對他刮目相看:“諸葛大哥厲害啊!請收下我的膝蓋!”
“不叫事!這些都是看網路小說了解的,還記得我上次給你們介紹的書嗎?你們有空就看看吧,還在連載中,既有意思又漲姿勢。”諸葛雲說。
“我還是不懂,這三個地方和這三位有什麼關係呢?”陳知宇發問到。
“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好不好?你們到底要幹什麼?”諸葛雲反問羅康和陳知宇。
羅康就把自己負責搜尋附魂人的任務講給了諸葛雲。
“羅大哥,你也收下我的膝蓋吧!你在十殿人脈這麼深,幫我把陽差的職位弄到手吧!”諸葛雲誠懇的對羅康說。
“這個不難,你還是先給我們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吧!”羅康說。
“好,先說朱允炆,他是朱元璋最喜愛的孫子,但是登基後不久,他的叔叔朱棣就發動了政變,史稱靖難之變。這之後朱允炆就不知去向了,有傳說他死於大火,但是更多人認為他並沒有死,而是出家避禍了,而這個苫草寺因為距離靖難之變發生的地方不遠,很有可能就是朱允炆出家的地方。”諸葛雲說。
“諸葛大哥威武!繼續講!”陳知宇說。
諸葛雲喝了一口水繼續說:“張紹先的祖父,父親,還有他的兒子都在朝廷做官。這樣的官宦世家,必然會在自己的祖籍地留下些什麼,以求光宗耀祖。於是歷時近六年,他們家族在鉅鹿建起了一座牌坊,其精美程度為當時之最,而牌坊上寫著的就是:皇恩四世。這四個字。”
羅康和陳知宇聽完拍手叫好,諸葛雲則乘興繼續說:“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個趙鞅了,趙鞅別名趙簡子,趙氏一族在晉國站穩腳跟之後,他奉命帥軍剪除晉國的心腹大患中山國。這中山國也很有意思,國人都是從今天的中亞和東歐遷徙而來的遊牧民族及其後裔,因為他們大多數是白種人,所以當時的華夏民族又稱他們為白狄。中山國人驍勇善戰,久而久之竟成為繼戰國時期的齊國、楚國、秦國、燕國、趙國、晉國之後最具戰鬥力的國家。趙鞅帥軍討伐中山,中山人則利用太行山的地利優勢,進行遊擊戰,以致趙簡子無功而返。這場戰事在歷史上本不值一提。但是明代的馬中錫根據趙鞅伐中山的歷史寫成了一部《中山狼傳》,讓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陳知宇問到:“家喻戶曉?那我怎麼不知道?”
諸葛雲笑笑說:“我正等著你問你,《東郭先生》的故事聽過嗎?”
“當然,就是那個救了狼,而狼還要吃他的故事嘛!”陳知宇回答。
“東郭先生的原型就是這個趙簡子,而中山國人,則被醜化為了中山狼。”諸葛雲解釋到。
羅康和陳知宇恍然大悟。
羅康說:“既然搞明白了這些事情,那一會兒我們就去這幾個地方勘探一翻,功勞就算在諸葛兄的身上,算是你入職陽差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