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康拜別關興,一路沿著彼岸花田邊緣前行,雖然這條路線遠離十殿主戰場,但仍舊有零星的鬼兵暗中偷襲,時不時還有鬼魅、鬼魎這樣的惡鬼出現,一路溝溝坎坎,將近兩個多時辰,羅康才看到那座上寬下窄的建築。
“聽林梓說,包大人、陸游、董和三位閻羅已經被薛禮所殺,而薛禮本人又被姥爺用破煞符炸得灰飛煙滅,如今這已經故去的泰山王竟然又出現在十殿之中,其中必有蹊蹺。
先不論他是怎麼復活的,但說這運籌的本事,董和倒是頗有蜀人遺風,十殿之中,望鄉臺是海拔一哥,以此作為指揮所可有縱觀全域性之功效,這樣的安排像極了街亭之戰中的馬謖。只是人需要補給,而鬼卻不知飢渴,馬謖棄守要道、駐兵絕地的敗筆,在此刻的望鄉臺上,竟然化腐朽為神奇了。”羅康心中如是讚歎,也更加確信了董和韜晦藏兵的事實。
又揍翻了幾個丹陽兵,羅康終於來到了望鄉臺下,只見高臺周圍,早有深溝高壘、刀排拒馬環抱。通向臺頂的九百九十九階石階外,更是重兵把守,旌旗無數。防禦工事外層,不計其數的丹陽鬼兵身上插滿了箭弩,如一隻只刺蝟似的蠕動著身軀。
箭塔上的弓弩手見有陌生人靠近,急忙張弓搭箭,想要齊射羅康,幸虧一人認出了羅康的相貌,這才讓他不至淪為鬼兵那般下場。
“別放箭!別放箭!羅康是你嗎?”
羅康尋聲而望,只見現今的輪轉王府掌事陰差張少傑正立於轅門之外,不住地向自己揮手。
羅康見到熟人,一直提著的心突然輕鬆了不少,他小心繞過眾多刺蝟走近轅門抱拳言道:“少傑兄,正是在下!”
張少傑喜不自禁,急忙命人放下吊橋出寨相迎。
“羅康,你怎麼到十殿來了?你媳婦守寡了嗎?”
“放屁!”羅康罵著張少傑,但臉上依舊掛著笑容:“我在武當山的真武陵中被真武大帝的一龜一蛇暗算,誤入冥河之水,這才從陽間進入了十殿。”
張少傑皺眉道:“我武當山南巖乃是聖地,歷代武當先賢都在真武陵下的百丈懸崖鑿壁為墓。為了安全,武當弟子佈下機關暗道無數,你誤入冥河之水,全魂下界已是萬幸,倘若墜入那屍毒之水,就算是死後變成魂魄,想必也是滿身膿瘡,惡臭無比的存在。”
羅康聞言,不禁對林梓等人的安危擔心起來,可是自己現在身處戰火之中,想要找到脫身的辦法難於登天,為今之計,只有儘快面見泰山王,得到《八陣圖》的力量,挽救十殿危局後再尋還陽的辦法了。
想到這裡,羅康開口問張少傑:“泰山王可在此處?”
“在!”張少傑回答的痛快:“董王正在和包大人、薛王討論軍情呢,我這就帶你過去。”
“包大人?薛禮?”羅康驚訝不已,想不到除了陸游,已經亡故的其他三位閻羅竟然都還活著。
“少傑,我還有一件事情要問你!”
“兄弟請講!”
“在昭烈試煉中,你曾先人一步進入《八陣圖》中,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可曾記得?”
張少傑撓著腦袋說:“我那日只覺得眼前一黑,而後便見到你們都在泰山府中了,至於中間發生了什麼……”
“羅康,你來了啊!”
一位老者的聲音突然打斷了張少傑。
羅康抬頭,只見他和張少傑已經不知不覺走到了望鄉臺的頂端,而說話的人,正是泰山王董和。更令他驚訝的是,除了包拯和薛禮立於其身後,還有一位老熟人也在望鄉臺上,她便是——孟婆。
“董王、薛王、包大人、孟婆婆,你們……”
看著羅康一臉疑惑的樣子,包大人走到他的身邊言道:“你的不解就由我來解釋吧!”
隨後,包拯向羅康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自宋朝末年,包拯包大人下界之後,力主修建望鄉臺,一來是為了滿足亡魂見親人最後一面的心
願,二來,也是更重要的目的,便是借望鄉臺無與倫比的視距,監視人鬼兩界的異動。
此舉果然十分奏效,薛禮利用職權中飽私囊的行為便在望鄉臺下現出了行跡。
薛禮聞聽此事心中畏懼,當即登門向包大人請罪,以求閻羅王能網開一面,不要將他交由泰山府君法辦。
包拯見其赤誠,便與薛禮定下違法所得只能用於十殿建設的協議,倘若違反,必持鐵證將其送入囹圄。
自此,包大人便對薛禮貪贓枉法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薛禮也對包大人心生畏懼,雖然表面上還是同僚的關係,但私下卻對包大人言聽計從。
據薛禮所言,秦廣王也曾知曉其貪贓枉法的事情,曾向薛禮不止一次討要鉅額賄金,只是這錢到了蔣歆的口袋,既不見其打點上峰,也不見其賞賜下屬,至於揮霍更是無從談起。
包大人覺得奇怪,便一連數月監視秦廣王府中的一舉一動,終於發現孽鏡臺下似有大量鬼氣的事情。
只是蔣歆行事十分謹慎,每每佯裝照鏡子守在孽鏡臺前,縱然自己有事離去,也要安排眾多陰差於府中公幹,這讓包大人想要深入調查的想法變得十分困難。
如此這般,千年來倒也並無異常,就連包拯自己都漸漸淡忘了此事,直到前些日子,陸游對其說起仵官王呂岱私會南方鬼域重犯陸遜的事情。
包大人隱隱感覺要有大事發生,便請來泰山王董和商議對策。
之所以請董和,是因為他活著的時候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中郎將,與生前身居吳國秣陵尉的蔣歆分屬於同一時期的不同陣營,或許能發現包拯未曾發現的細節。更重要的是,董和的祖籍是南郡枝江,是當時吳國的屬地。
在望鄉臺蹲守了數月之後,泰山王果然發現了一些端倪,那孽鏡臺下滲透出的鬼氣之中,竟有一絲氣息屬於讓整個蜀國都恨之入骨的人物,那便是害得關羽殞命,蜀國由盛及衰,自周瑜之後吳國的第三位大都督——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