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十分勤勉。
可以說,是以勤補拙的典範。
他成為大儒,都讓人意外,而成為大賢,則震驚了整座聖書院。
在眾多人看來,他一生,最多為準大儒,可是誰知道,他不僅成為大儒,最後還在六十歲前,成為大賢。
一鳴驚人。
而天賦最好,並不是年齡最小的那一位……
當然,年齡最小的那一位,天賦十分卓越,可以說百年罕見。但是,在他們這些師兄弟看來,天賦最好的,乃是戰死沙場的那兩位。若是他們沒有戰死,現在必定為大賢……
其實,能成為儒服老者的弟子,天賦都不會太差。
大弟子應該是一個例外。
畢竟。
大弟子跟隨老者最久,已經有四十餘年了。在儒服老者,還沒有成為大儒時,他便已經跟隨著儒服老者……
所以說。
他相當於這些師兄弟的半個老師。
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由他來教導與指點……
“現在無法說,古籍上並沒有記載。”大弟子中年人沉吟一下說,“雖然說,不一定是聖人出世,但於我儒家來說,必定是天大的好事,或許是我儒家寶物出世,亦說不定。”
“寶物出世?”
眾人愣了一下,立即眼前一亮。
而且,這個說法,似乎挺靠譜的,可以解釋為何沒有天地生花,沒有萬書朝拜了。
“那個方向,咦,不正好是檀香書院的方向嗎?”
有青年愣了一下就道。
雖然他沒有來過檀香書院,但是一路走來,自然會知道。
“那個方向,真有可能是檀香郡,難道與檀香書院有關?可是,檀香書院……”
“沒有聽說,檀香書院留下過什麼寶物啊。”
“難道與李聖有關?”
“只能是李聖。”
“快走,要不然寶物讓人取走。”
有弟子頗為心動,與著急起來,畢竟距離檀香書院還有千餘里,“這寶物,很有可能是聖級的寶物,應該為李聖所留。李聖與我聖書院有因緣,亦算是我聖書院的半個弟子,此寶物自然與我聖書院有關……”
“林師弟所言有理。”
“不管如何,如此寶物,只能由我聖書院保管。若是任其流落在外,必定會引起地方動盪……”
“呃,師兄,這話說得有些不要臉啊。”
“什麼不要臉,事實便是如此。”
“此等寶物,流落在外,不是寶物,而是災難。師弟,你年紀太小了,不懂,這水深……”
“即使真有什麼寶物,這千餘里……待吾等趕到,寶物早已經沒有蹤影了。”
“那還在說什麼?走啊。”
不過,年紀大的弟子,並沒有參與進入,一直在靜靜眺望。其實,這些年輕弟子,只是在說笑……
轟隆隆!